翻转、腾跃,滑板的滚轴在碗池边缘碾过,发出吱呀的声音,那是热爱在呼唤的声音。

昨天是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赛前最后一个练习日,最热闹的莫过于半露天的滑板赛场。在规定的时间内挨个进场练习,大多数的选手都在不断尝试自己的绝招,做出高难度动作。

青春的欢乐肆意奔流在这片陆上丘壑之中,让人不由感慨,这片年轻的赛场,魅力无穷……

图说:滑板选手在赛前练习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下同)

滑板第一人


半年前的杭州,15岁的中国小将陈烨在杭州亚运会上,获得了中国队在滑板项目世界大赛(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中的首枚金牌。而这次,年轻的他将为了更高的目标理想而奋斗。

昨天几乎一整天都泡在赛场,大多数的时间,陈烨都是坐在看台上,和自己的教练一起观看各国选手的赛前练习。“哇,这也太牛了!”“这个漂亮!”不断发出赞叹,走下赛场的陈烨仿佛变身成了小粉丝。“这次来了太多国际顶尖高手,所以不想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带着一点腼腆,小伙子对本次赛事的感受也充满少年气的直白:“非常兴奋也有点紧张,因为在我们自己家门口比赛,所以想拿到更好的成绩。”

图说:陈烨

陈烨与滑板的结缘,来自一次偶遇。

2016年元旦,父子俩逛街,不到八岁的陈烨在商场里试玩了一下滑板后吵着要买。本以为这只是男孩又一次三分钟热度的玩具,却没有想到他从此爱不释手。为了支持儿子,父亲陈玩钦先是租了店铺卖滑板,又租下个200多平方米的仓库,给儿子建专属的碗池训练场。有了“爸爸牌”专属练习场,陈烨进步飞速,7年时间,一步步走到了亚运会最高领奖台。而家中的专属滑板场,也因此迎来了升级——两年前,爸爸重新选址,花费大半年时间,建造了一个面积900平方米、最高高度达到9米的滑板场。

“滑板很刺激,速度和腾空的感觉都很吸引我。每个动作成功之前都要经过上百次的尝试,一旦成功就特别有成就感。”昨天谈及自己喜欢的运动,陈烨坦言,最感谢的依然是父亲,“一路陪我走来,一直一起研究,全力支持我滑板。”他说,没有家人的支持,自己不可能在亚运会乃至如今通往奥运的赛场上“飞”起来。

年轻爱比拼


拥抱年轻人,这是滑板当初申奥成功的最大原因。入奥8年,滑板从“小众”极限运动迅速变成了潮流时尚。2010年以来,国内的滑板玩家从2万人次上升至150万人次,其充满挑战和酷玩的特征,让年轻人更加开放地接受创造世界和挑战自我的意识。

为这次赛事量身定制的赛场位于原来的上海世博会中国船舶馆内,巨大的钢架结构混合潮流运动,构成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同时参加碗池和街式两个滑板项目的世界头号高手贾格尔·伊顿就曾不止一次夸赞这个赛场,“真是太酷了!”

在昨天的赛场,记者看到,这些世界最顶级的滑板高手们几乎都是00后甚至10后。一次次腾起一次次摔倒,他们的脸上并没有沮丧,更多的是越挫越勇的不服输。互相鼓励,彼此教导,滑板是他们熟悉的文化更是他们社交的方式,拉近距离的纽带。

家门口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也为中国选手提供了接触世界一流高手的机会。比赛临近,陈烨的脸上写着期待与忐忑,“这几天看了其他选手训练感觉实力还是差距挺大。”坦言亚运会冠军已是过去式,男孩说:“我要抓住这次比赛的机会好好学习,学习他们的动作、速度,好好改进。”

陈烨告诉记者,每次来上海自己都最喜欢去徐汇滨江的开放式滑板公园练习。“那里有很好的滑板氛围,我和那里的人都玩得很熟。”喜欢在江边腾空跳跃的感觉,他说,那里是自己心目中上海最美的地方,每次来都不忘去打卡。在一次次翻腾之中体会青春,这,正是滑板的迷人之处。(新民晚报记者 厉苒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