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有两大乱世,一个是魏晋南北朝,一个是五代十国,这两段时期华夏子孙饱受战火荼毒,能结束两大乱世的帝王都堪称千古一帝。事实也证明隋文帝杨坚和宋太祖赵匡胤的确都是千古明君。隋文帝开创了媲美贞观开元的开皇之治,赵匡胤更是开创两宋三百年千秋伟业。宋太祖一生荡气回肠,可惜天不假年,过早的逝世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或许多给赵匡胤一点时间,北宋可能成为一个南北一统的大一统王朝。

可惜这种假想随着斧声烛影案的发生而烟消云散,赵匡胤一生霸气外露,却在死之前留下这么一个千古疑案。斧声烛影是对赵匡胤死因的一个概括性描述,赵匡胤死得很蹊跷,即位的宋太宗赵光义也是名不正言不顺,他的帝位在很多人眼中也没有合法性。问题的起因在于赵匡胤生前未确立储君人选,赵匡胤始终在弟弟赵光义和儿子赵德昭之间徘徊不定。这就导致不管是谁继承赵匡胤的衣钵,可能都会被世人质疑。

试想即便是赵德昭继承皇位,难道赵光义的党羽就不能煽动舆论向新皇帝施压。事实上赵光义即位更不合符法理,所以质疑声浪异常高涨,但这些质疑随着一个秘密的公诸于众而烟消云散。赵光义登基第二年,正是他饱受质疑的时候,这时候前丞相赵普对赵光义说了一句话:“自陈预闻太祖、昭宪皇太后顾托之事,辞甚切至。”赵普所说的顾托之事其实大伙都不陌生,它便是跟斧声烛影相辅相成的金匮之盟。

话说宋太祖新登大宝之时,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曾和赵匡胤商议储君之事,当时赵匡胤的儿子年纪尚小,万一赵匡胤不幸早逝了,幼主肯定镇不住权臣,所以杜太后建议传位给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杜太后这种担心倒也不无道理,毕竟五代中这样的教训可不少,赵匡胤就是其中的受益人。赵匡胤也觉得在理,于是便答应了杜太后。当时在场的就三个人,赵匡胤、杜太后,还有赵普。赵匡胤令赵普草拟传位诏书,然后藏在金匮之中,秘而不发。

前文说到赵匡胤死的很蹊跷,赵光义得位也不正,但赵普把金匮之盟的事公诸于众后,对赵光义的质疑声便烟消云散了。然而这里头犯了个逻辑性问题,金匮之盟的事情赵光义并不知情,而且赵匡胤驾崩时,这事并未公开,那么赵光义是如何即位的?也就是赵光义并不是因为金匮之盟而即位,金匮之盟只是他事后的遮羞布。赵匡胤未立储君,可偏偏最后胜出的是赵光义,很显然这中间肯定有一番殊死的权力斗争,而且赵光义还是最后的赢家。既然是争过来的皇位,那必然就不符合法理,所以小编认为金匮之盟并不能解释斧声烛影,也没法洗白赵光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