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南海:整合解纷资源 促进多元共治

南海区法院通过开展“和风大讲堂”为人民调解员传授调解技巧。

在南海区丹灶东联诉源治理工作室里,调解员协助当事人与法官连线进行远程司法确认。

南海区法院诉前和解中心内,法官和调解员正在进行“背靠背”调解。 图片均为 方志亮 摄

南海区法院通过开展“和风大讲堂”为人民调解员传授调解技巧。 在南海区丹灶东联诉源治理工作室里,调解员协助当事人与法官连线进行远程司法确认。 南海区法院诉前和解中心内,法官和调解员正在进行“背靠背”调解。

图片均为 方志亮 摄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素以“敢为天下先,善饮头啖汤”著称。以敢闯有为,促和谐善治。近年来,南海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在党委领导下,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矛盾纠纷前端治理、多元共治实践中闯出新路子。2023年,共计有46082件纠纷通过区诉前和解中心成功化解,民事诉讼一审收案同比下降5.9%。

搭平台 凝聚多元解纷“和力量”

“我的车买的是全保,保险公司就应该负责全部赔偿,怎么现在还要我赔钱?”

“黄先生,因为伤者在治疗期间产生7000元非医保用药费用,这部分费用属于免赔事项。而且保险公司在您投保时已履行了免赔事项告知义务,按照合同约定需要由您来承担。”在宽敞明亮的南海区罗村交警中队大厅调解窗口,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的调解员卢蕴诗正对近期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纠纷进行调解。

“我们参考了相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官的指导意见,您现在接受调解,付清赔偿款,事情马上就能解决。如果要通过诉讼处理,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将会更多,诉讼成本也会更高。”一番耐心解释下,黄先生最终接受了赔偿方案,纠纷于当天即得到高效化解。

上述矛盾纠纷化解顺利驶入“快车道”,得益于南海区法院构建的“1+5+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2019年6月,在党委领导下,南海区法院推动建立区诉前和解中心,并以和解中心为枢纽,在5个派出人民法庭延伸建立诉前和解工作室,建成N个矛盾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

其中,在矛盾纠纷集中多发的专业领域,南海区法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力量,在工会、市场监督管理局、镇街交警中队、银行网点等地,设立包含道交事故、劳动争议、金融、医疗、消费在内的5大类共19个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让类型化纠纷得到专业快速解决。

市民张先生最近也在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的帮助下成功解决了“烦心事”。

早前,张先生在4S店购买了一辆新车,刚开了100公里就出了问题。经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指引,他来到消费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由法院、市监局、消委会等部门组建的联调小组,促成了张先生与商家就车辆维修和补偿达成一致意见,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

“一般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大多第一时间会向交警、市场监督管理局、行业协会等渠道反映求助,南海区法院依托诉前和解中心整合职能部门力量,建立各领域的一体化解纷中心,为各类调解组织提供与法院之间的联动平台。”南海区诉前和解中心负责人屈定武表示。

上述19个一体化解纷平台,2023年全年累计成功化解纠纷35486件,调解成功率达93%。

延触角 织密前端治理“和网络”

“鱼塘租金已经拖了好几个月了,每次催他交租都是各种理由推脱。”

“赖着不交租金,还一直用着我们的水电。”2023年8月10日,南海区丹灶镇某村的几名村民来到丹灶东联诉源治理工作室寻求帮助。

原来,方某于2022年在该村承包了鱼塘进行养殖,本来一切顺利,但自2023年开始,方某未按时缴纳租金及水电费用,还玩起了“躲猫猫”。村民对此非常生气,要求村委会对鱼塘停水停电。

调解员麦兰诗掌握情况后,主动安抚村民情绪。考虑到案件涉及承包合同、财产处置等法律专业内容,她通过“云端调解”平台远程连线南海区法院丹灶人民法庭法官反馈情况。

“简单停水停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鱼马上就可以捕捞出售了,如果这个时候全死了,他们不仅追不回钱,可能还会衍生出其他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得不偿失。”丹灶法庭法官建议麦兰诗以此为切入点,并商定了初步的调解方向。

通过实地走访和多次沟通,在法官的指导下,麦兰诗最终促成方某和村委达成和解协议,后续租金将从卖鱼所得中扣除。法官也对调解内容进行了司法确认,让村民们及时吃下了“定心丸”。

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南海区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群众优势,将多元解纷端口往镇街、村居、社区下沉,联合公安、司法、综治和村居等职能部门,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的诉前和解网络,将解纷力量渗透至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2022年11月,南海区法院在丹灶东联社区打造首个诉源治理工作室,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形式,推动民事纠纷、治安警情等日常矛盾纠纷一体化处理,实现“家门口纠纷家门口解决”。截至今年5月,丹灶镇共建成3个诉源治理工作室,调处各类纠纷144件,标的额超800万元,服务群众超460人。

同时,聚焦各镇街特色产业发展,南海区法院在西樵轻纺城、丹灶氢能协会、桂城珠宝玉石电商协会等地设立11个诉源治理工作点,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源头化解。

“南海区法院积极延伸解纷触角,为群众提供便民高效、多元快速的解纷体系,有效提高解纷效率、服务社会治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旺弟评价道。

强队伍 培育担当实干“和事佬”

作为南海同德社区的调解员,李春梅的日常就是处理社区内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纠纷摩擦。这天一早,李春梅如约来到了两位业主家中。

“浴室的墙角漏水,有可能是外墙面渗水,怎么就非说是我家的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都没有下雨,墙体怎么会渗水,我家的墙和柜子都发霉了,赔偿算你3万元吧。”

就漏水责任,两位业主吵得不可开交。李春梅连忙说道,“远亲不如近邻啊!起诉到法院,需要鉴定,这可能就要一两万元,还要等待结果,时间也浪费了。可以先对在楼上漏水的位置重新做防水……”

李春梅用上此前调解培训时的专业知识,很快就顺利找准双方争议焦点,促成和解。

“法院组织的专题培训让我掌握了诉讼流程、诉讼鉴定费等基础知识,也学习到很多专业调解技巧。”李春梅向记者分享起前段时间她跟班学习的经历。

为了更好发挥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近年来,南海区法院以区诉前和解中心为人才培育阵地,接收全区优秀调解员到中心进行跟班学习,李春梅正是其中一员。

搭建专家培训制度、打造“和风大讲堂”、建立“和解沙龙”、加强诉调联动、建立调解典型案例库……南海区法院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全面提高调解员实战技能,让调解员实现调解有招、心中有数。

“跟班之后,我能更容易找准争议焦点和解纷要点。遇到不明白的法律问题还能及时通过工作群与法官联系,调解起来更有底气了。”李春梅笑道。

据统计,近年来南海区法院累计开展调解培训交流活动12场,覆盖人数超2000人,充分释放诉前和解中心培训、孵化和推广三重功效。

“下一步,南海区法院将继续厚植为民情怀,不断推动整合解纷资源、协同共建解纷平台、系统培养人才队伍,努力把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南海区法院院长万选才表示。(吁 青 本报通讯员 吕 慧 金 磊)

(人民法院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