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武是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在功臣榜里,他的位置其实不算太重,但是在民间,他的名气不亚于任何一位同僚,至今某些地区还保留着以马武画像为门神的习俗。

马武结识刘秀很早,但是追随刘秀却很晚,他是二十八将里倒数第二位追随者,差点错过从龙时机。早在刘秀舂陵举兵时,马武同期也参加了绿林军起义,舂陵军和绿林军合并时,马武与刘秀就已经相识。

俩人最亲密的一段交往,发生在昆阳大战。在民间传说中,有“二十八宿闹昆阳”的桥段,其实不然,二十八将里面只有五人参加了昆阳大战,马武就是其中之一。不过,那时候马武还不是刘秀的部下,马武的顶头上司是更始政权的成国公王凤。

跟民间传说里脸谱化的形象不一样的是,现实中的马武显得有点性格分裂。他时而表现得彬彬有礼,时而放纵不羁;时而恭谨和顺,时而口无遮拦;时而肃穆端庄,时而诙谐滑稽。

总之,马武绝不是一个脸谱化的人物,他的性格反差很大,似乎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在打架。

那么,马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内心深处,有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酒前恭谨,酒后乖张,马武耍宝为哪般

我们从马武喝酒谈起。

马武好喝酒,酒量有多大不清楚,但是控制不好度,经常喝醉,而且一喝醉了就胡说八道,因此闹了不少笑话:

“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马武一喝醉了,就当着刘秀的面,折辱同僚,张三长李四短地胡说八道。刘秀不但不制止,反而故意纵容挑唆,以此作乐。

人们常说,看一个人的品行,就看他酒后的行为,按这个标准,马武就是个品行不佳的丑角。

这么说有点绝对,马武虽然酒后耍宝,但平时却是个很耿直的人,甚至言行有点恭谨,没有一点门神的样子。

每次刘秀设宴招待群臣,马武总是恭恭敬敬地给刘秀和同事们挨个斟酒。大家看到他这幅态度就忍不住偷笑,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情不自禁地出现他酒后的模样。

如果单单是活跃气氛,那是情商高的表现,谁都喜欢这样的酒友,但是如果每次口无遮拦地折辱别人,恐怕就难免让人心中生厌了。马武在酒樽前,让自己活成了笑话。问题是,马武为何前后反差那么大,难道前面的恭谨是伪装?

心中有块伤痕,马武用一生的力气来抚平

好酒之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酒精依赖症,不喝难受,身体本能有需求。第二种则心理需求,酒对他来说是朋友,是内心独白的一种方式。

马武显然不属于第一种,他从来没有饮酒误事的记录,说明他虽好酒,但还没有达到酒精依赖的程度。如此一来,马武好酒很可能是内心世界的孤独,让他需要找一个宣泄口。那么,马武真的孤独吗?他的内心世界到底藏着什么,以至于需要用这种方式排解呢?

“叛徒”的标签,是压在马武心里的千斤巨石!

在云台二十八将中,除了马武,没有一人是投降刘秀的,他们都是在刘秀发迹之前,主动加盟投靠刘秀的,只有马武,是在刘秀与刘玄翻脸后,从刘玄阵营被迫投降刘秀的。

消灭王郎后,刘秀的实力大增,他开始公开拒绝老板刘玄的调动,为自主创业积极准备。当时刘玄在刘秀身边安插了一个人,时刻监督控制着刘秀,此人叫谢躬,马武就是谢躬手下的一员将军。

刘秀曾经给谢躬设下鸿门宴,准备干掉谢躬,可惜没成功。于是刘秀改变策略,决定从马武身上打开缺口:

“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武由是归心。”

刘秀以让马武统领最精锐的上谷和渔阳骑兵为诱饵,企图诱降马武。马武说我驽钝胆怯,承担不起这个大任,婉言谢绝了,但是从那以后,他内心其实已经有了投降刘秀的打算。

后来刘秀耍了个阴谋,做了个局,让谢躬命丧黄泉。谢躬一死,马武立刻骑马跑到刘秀驻地,投降了刘秀。

刘秀诱降马武,既有利用马武的因素,也有二人在昆阳共同战斗的情谊在里面,从后期刘秀对马武的态度看,刘秀对马武非常信任,并没有因为马武变节投降而鄙视他。

可是马武过不了心理关!

刘玄和刘秀,就像马武的发妻和情人,他放不下其中任何一位。这就注定马武必然陷入情感的纠葛和道德的自我批判中不能自拔。

忠诚和勇猛,是马武包扎伤口的两条绷带

面对自己唯一挖墙脚得来的降将,刘秀很高兴,为了显示自己的信任,他让马武回到自己的驻地,依旧带领原班人马。马武拒绝了,表示想留在刘秀身边服务。

刘秀手下的武将分为两类,一类是统领各自部众的将军,有兵权,容易建战功,另一类是跟在刘秀身边当随员,没有兵权,刘秀出征时,才有机会上阵砍两刀。刘秀本来想让马武做第一类人,马武却甘愿将人马交出,做没有兵权的跟班,这又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第一类人虽有兵权,也容易遭到猜忌和排挤。马武作为刘秀阵营中唯一的降将,同事关系就显得很微妙,倘若长期领兵在外,保不齐就会出现意外情况。比如经常有一位叫庞萌的降将,刘秀称赞他为“可以托孤”的重臣,就是因为出征过程中,与大将盖延发生龃龉,最后走上了叛变之路。

从马武拒绝独领一军的举动,就可以看出他的谨慎和内心的挣扎。

在全国统一战争中,马武的表现机会不多。在一次攻打河北尤来、五幡等农民军,刘秀兴奋过了头,穷寇猛追,结果被人家在顺水河反咬一口。

那一仗很惨,刘秀全军溃散,他自己独自一人被追到一个高坡,情急之下跳下山坡。命不该绝,居然在坡下神奇地遇到了耿弇和马武。马武让耿弇带着刘秀逃跑,自己独自一人殿后厮杀,最杀红了眼的马武,干脆冲入敌阵猛砍,把一群追兵吓得不敢再追击,刘秀才捡回一条命。

在建武四年征隗嚣的战斗中,汉军全线溃败,又是马武充当了断后:

“汉军不利,引下陇。嚣追急,武选精骑还为后拒,身被甲持戟奔击,杀数千人,嚣兵乃退,诸军得还长安。”

全军败退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溃败,往往被人追击掩杀,全军覆没。危急时刻,马武挺身而出,选出一些精骑,调转马头力敌隗嚣,斩杀了数千人,力保主力军团安全撤回长安。

当马武以不要命的状态,与敌人厮杀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马武一吐心中郁结的畅快,马革裹尸或许就是隐藏于马武内心深处的追求,只有如此,他才会觉得,无论是对刘玄还是刘秀,他都做到了问心无愧。

刘秀的宽容和机智,替马武医治创伤

有一次刘秀宴请功臣,席间刘秀问了大家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你们没有遇到我,你们觉得自己会获得多高的爵位和俸禄?轮到马武时,他说:

“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

刘秀大笑,他说:

“且勿为盗贼,自至亭长,斯可矣。”

马武自认为没有刘秀,自己凭借勇猛,可以当个郡都尉,承担捕盗捉贼的责任。刘秀嘲笑他说,你自己就是个盗贼,不被亭长活捉就算不错啦!

想必接下来又是一场马武的耍宝表演。刘秀为何三番五次地拿马武取乐?可以肯定的是,刘秀绝不是故意戏耍马武,他这么做又是为哪般?

其一,刘秀与功臣们之间是过命的情谊,酒宴上无拘无束的交流,是刘秀故意创造的宽松祥和气氛。这种交流方式,放下了日常的君臣关系,对双方的情感增进非常有益,而马武豁达的性格,正好充当了这个润滑剂。

其二,刘秀特意给马武创造了宣泄的出口。像马武这种表面豁达,内心挣扎的人,一旦爆发,不是伤人就是自伤,最好的办法就是释放。有刘秀在场,马武即使言行再出格,只要他哈哈一笑,万事大吉,谁也不会真的计较马武,这就是刘秀对马武处心积虑的保护。

其三,刘秀表达对马武信任的一种方式。刘秀一生特别看中忠诚二字,曾经有个叫子密的人,此人是彭宠的家奴,彭宠谋反后,子密杀了彭宠投靠刘秀,但是刘秀对子密非常反感,封了他一个“不义侯”,以示侮辱。这件事不可能对马武没有触动,可事实上刘秀非常喜欢马武,但这种事又不能解释,以玩笑的方式,拉近双方距离,就是刘秀向马武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刘秀嘲笑马武是盗贼,其实在座的人,包括刘秀自己不都是盗贼出身吗?所以这种玩笑仅仅是玩笑,丝毫不会伤害马武,而是医治马武心病的手段。

战斗一生,句号很完美

当绝大多数功臣们纷纷卸甲归田后,马武在晚年又被起复,自建武二十五年,至永平初年十余年间,他多次领兵出征武陵、陇西,最后一战,他在金城郡斩杀西羌叛军四千六百名,平定了汉明帝初年的羌人大规模作乱。

那一年,马武年近七旬!两年后马武病逝。

作为唯一一名被招降的降将,在云台功臣榜中,马武的战功不算突出,但是他以忠诚和勇猛,证明了自己是无愧于时代的大英雄。也用老骥伏枥的精神,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