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摇滚乐摇滚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传入到中国。
       1986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崔健以颠覆性的形象演唱了一首《一无所有》,以介入和批判现实的锋芒宣告了中国摇滚乐的诞生。
       摇滚乐因其极富煽动性的个性解放作用,和迅速传播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青年中广泛流传,出现了如唐朝、崔健和黑豹等著名的乐队和歌手。


       直白呐喊人内心欲望、带有革命色彩和反叛意味的摇滚乐成功点燃了青年人的反抗激情,
       成为青年人寻求自我认同、反抗体制和慰藉精神的一种文化途径。
       摇滚乐因其叛逆性、先锋性、抵抗性,成为一种不被主流文化所认可和接受的边缘文化,即亚文化。


       带有强烈青春反叛符码的摇滚乐成为第六代导演早期影片中的共同选择。
       他们在影片中拼贴和挪用摇滚乐,以摇滚来叙事,一方面是因为与他们的生活本身有关,例如张元、管虎都和京城摇滚圈来往颇多,路学长、张扬等也都组织过自己的乐队。
       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前卫的新一代导演,第六代导演在艺术追求与生命感受方面都和摇滚音乐人具有同质性。


       在那个精神虚无的焦虑年代,第六代导演通过兼具叛逆性和反抗性的摇滚乐亚文化再现了青年群体的反叛和抗争,揭示了青年群体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精神指向的寻找,也映射出自身对抗主流话语的先锋艺术姿态、和对权力体制、文化霸权的反叛与抵制。
       反叛摇滚乐之所以吸引青年投入其中,
       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本身的平民色彩和反叛精神
       ,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摇滚乐被认为是反叛精神的代表。


       娄烨的《周末情人》是他叛逆性最强的一部电影。
       在影片中,他将摇滚亚文化视为对意识形态与文化霸权的斗争场域,用大量的摇滚元素来表现90年代青年的迷茫、空虚、压抑和反叛。
       拉拉所在的十月婴孩乐队在演唱会上演唱的《妄想说》将影片的反抗情绪推向高潮,歌声“你望着无聊的世界在唱,恐惧的眼中是无往的凄凉,欲望或者绝望。


       在你身边”反映了在都市日常生活笼罩下,个人精神世界的虚空、内心与现实之间的躁动和矛盾,以及梦想难以实现的孤独愤懑。
       在那个焦灼、茫然的时代,拉拉们正是通过《妄想说》这首具有强烈风格的亚文化音乐符号,展现了自身对于精神、事业和情感困境的反叛与抵抗。
       路学长是摇滚乐的深度爱好者。


       他的《长大成人》将摇滚亚文化贯穿全片,展现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摇滚青年的精神状态与成长经历。在影片里,周青在摇滚乐中完成了他的个人成长,他不仅参加了纪文组织的电声乐队,还在乐队中担任乐手。
       在那个价值崩溃、混乱颠倒的时代,个体都处于混沌的状态,摇滚圈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不少摇滚歌手把毒品当作麻醉精神的良药,靠吸毒找灵感,
       正如周青所说:“那些人都有着健康的身体,但是失去了健康的精神”。


       面对倍感陌生的北京摇滚圈,理想主义者周青无所适从,他不能接受摇滚圈的假装颓废、毒品和精神空虚,坚守了朱赫莱给他留下的骨气,依然保持着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一样的精神,坚持本真,不随波逐流。
       摇滚乐成为周青倾泻焦虑情绪的出口,亦是他青春叛逆的表征,象征着他对价值崩溃、混乱颠倒的时代的反叛,亦象征着导演对唯利是图、糜烂腐败的社会现状所做出的警觉的批判,
       正如张楚所唱的:“我看见我们的城市,城市很脏”。


       管虎在拍《头发乱了》时明确宣称:“这理应是一部反叛电影,它在视角上,注定要本着一种区别于当代中国电影的严肃的批判现实主义态度来叙事”,《头发乱了》站在与主流文化相对抗的位置上,以Beatles的《HeyJude》开头,将摇滚亚文化贯穿于整个影片。
       影片以女大学生叶彤的视角讲述了五个北京青年的故事,叶彤在考取了北京医学院后,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北京。


       在一次学院举行的联欢会上,叶彤被桀骜不驯的乐队主唱彭威那种恣肆张扬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为摆脱医学院的压抑生活,她以极大的热情加入乐队,并主动为他们寻找排练场所。
       彭威的乐队成员由超载乐队客串演出,他们着装前卫、身姿狂放,披肩的长发在风中飘飞,赤裸着上身,激情地演唱着《陈胜吴广》,干嚎的歌声“人群驱散,只有我一人还在高声喊,泪水流干,
       天空从此不再湛蓝”将摇滚青年在现实困境中的痛苦与愤懑、迷茫与不满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酒吧现场演出时,彭威和超载乐队共同演唱了《梦缠绕的时候》,歌声“在我眼中,昨日的痛楚如音符,你能否感到这迷惘,享受那亲切的孤独”展现出社会转型期间青年群体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残酷困境中痛楚、迷惘、孤独的心境,映射出80年代愤怒青年青春的慌乱与情感的焦虑。
       摇滚乐作为一种追求自由和寻找精神慰藉的理想方式,成为青年人在迷惘与痛苦中的精神指向,唤醒了青年人骨子里潜伏的激情和叛逆。


       影片中的摇滚亚文化符号带有明显的青春反叛色彩
       ,象征着青年群体对现实压抑的逃离与反叛,正如彭威乐队演唱的另一首《红风筝》:“如果是记忆就让我离开原地,如果是烈日当空的梦境就让我笔直地向前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