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结尾金庸先生添加了两位人物——觉远大师与张君宝。金庸先生似乎刻意为《九阳真经》做铺垫,所以觉远大师一出场,金老就大力推崇他的内力修为: 杨过见了那僧人的身形步法,暗暗称奇:“这人的轻功未必在龙儿和我之上,但手上拉了一少年,在这陡山峭壁之间居然健步如飞,内力之深厚,竟可和一灯大师、郭伯伯相匹敌。怎地武林中从未听人说起有这样一位人物?” 从杨过的评价、觉远大师震伤潇湘子等表现来看,此人显然已经练全了《九阳真经》,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金庸武侠里一个人的寿命、身体素质往往与他的内功修为成正比,内力越强之人,越不容易累死,可觉远大师偏偏力竭而死。

《倚天屠龙记》开头前两章中,觉远大师在少林寺与何足道比试,并未使用多少内力,其后他挑着铁桶带着张君宝、郭襄跑了数十里后居然累死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以他此时的内力修为,就算跑一天一夜也不至于累死,为何会如此?我认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九阳真经》很可能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其中极大可能存在一个大bug,一个令习练者无力回天的bug。 首先咱们来看看《九阳真经》的成书经历。文中交代,创始人曾经与王重阳在嵩山斗酒,获胜后得以借阅《九阴真经》,他读了以后认为《九阴真经》“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因此“在《楞伽经》的行缝之中,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自觉】比之一味纯阴的九阴真经,更有阴阳调和、刚柔互济的中和之道。” 《九阴真经》本就具备阴阳调和之能,经书中也说明“九阴炽盛,乃是灾害”,一灯大师修炼了以后也给出了结论——又道:“我玄功有损,原须修习五年,方得复元,但依这真经练去,看来不用三月,便能有五年之功。虽我所习是佛门功夫,与真经中所述的道家内功路子颇不相同,但看这总旨,武学到得最高处,殊途同归,与佛门所传亦无大别。”可以看出,《九阴真经》与佛门武功殊途同归,它并不是单纯地“以柔克刚”的武学。 所以咱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斗酒僧并未真正研究透《九阴真经》,他压根就不懂《九阴真经》!

其次,斗酒僧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佛门武学,企图将佛门武功与《九阴真经》融合在一起,使其成为阴阳互济的武学,然而从后来张无忌的表现来看,这门内力还是注重阳刚,很少有什么以柔克刚之用,谢逊也给出了评价——谢逊神情之间,甚是失望,说道:“少林、武当、峨嵋三派武功,均和《九阳真经》有关,和无忌所学一般,虽重阴阳调和,还是偏于阳刚一路......” 所以金庸先生提及斗酒僧时,刻意强调了“自觉”二字。 斗酒僧理解错了《九阴真经》,其后将佛门武学融入其中后又如何真正做到阴阳调和,如此一来,《九阳真经》这部经书自然会出现大问题。

第三,《九阳真经》夹杂于《楞伽经》中,显然是因为斗酒僧不敢将之公之于众,小说里有一段原文不可忽视——书末虽说尚有一个大关,方始大功告成,但这大关十分难通,他无人指点,不知如何方能通过,试了几日无功,也就置之度外。显然,正是因为存在这样一个大关,所以斗酒僧才不敢将他公之于众,可是烧了又可惜,所以只能藏于《楞伽经》中,希望后世有某位大能高僧能够予以补正,毕竟能够研读达摩所著《楞伽经》的和尚,本领应该非同小可(可惜偏偏遇到了觉远大师)。 如此看来,《九阳真经》的确是一部不完整的经书,这一点从张无忌的表现亦可瞧出一丝端倪,比如他被三渡打得内力供应不上,这极度不合理;比如他的九阳神功的刚劲居然震不飞内力平平的波斯三使的圣火令,这更加不合理。

所以我认为,觉远大师之所以早亡,正是因为他踩到了《九阳真经》里的bug,大关没有破,因此力竭而死;同样的,张无忌学了《九阳真经》也无人指点于他,张三丰只是教他将九阳、乾坤、太极拳三者融为一体,他本人没练全九阳神功,当然无法帮他攻破大关。 如此一来,他的结局便可以猜测得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