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清道夫入侵我国以来,没有天敌的遏制飞速繁衍,泛滥成灾,让人头疼。

但其实还有一入侵鱼种比清道夫泛滥更严重,已在野外水域繁衍超过40年,一直被大家误认是草鱼。

这种鱼是如何在野外泛滥的,会不会对我国生态造成危害呢?

入侵最成功的鱼种,已打入“内部”

这种长相与草鱼极为类似的学名麦瑞加拉鲮鱼,也被人们称之为野鲮鱼,原产于孟加拉国和印度,尼泊尔、缅甸、巴基斯坦、老挝跟泰国也有分布。

麦鲮在印度是四大经济养殖鱼类之一,颇有市场。这原本生活在国外的麦鲮来到中国,最早是1982年。

80年代时期,我国也在试图寻找其它鱼种引进我国丰富水产市场,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1982年是从印度引进了麦鲮鱼这一品种,开始研究人工养殖。麦鲮引入我国之后非常适应,很快就推广到了福建、云南、海南、广西、广东等多地。

麦鲮的背部以及背鳍是深灰色,延伸至腹部为银白色,胸、腹、臀鳍为橘黄色,嘴角带有一对小胡须。拥有着一张樱桃小嘴,有些“地包天”。而它的长相跟我国的草鱼极为类似,对鱼品种不熟悉的人乍一看都会误认为这是草鱼。

由于南方多雨易洪涝,这些原本在池塘内人工养殖的麦鲮随着洪水流入了野外。若是你认为这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不适用野外的生活那就大错特错了,它们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生长速度极快。

鱼卵孵化后一年基本上就能长到300克以上,食物充沛甚至可以长到700克大小。目前最大的麦鲮能够长到8千克,真的是大家伙。

性成熟的麦鲮简直是繁殖“机器”,一次性可以产卵15万粒左右,越大的雌鱼产卵数量越多,繁殖力惊人。

这些流入野外的麦鲮飞速繁殖,很快就占据了一席之地。麦鲮具有强大的抗病能力,在我国没有天敌,很快就成为了河流湖泊之中的“霸王”。

如今,麦鲮已经入侵我国40多年,因为其长相与我国草鱼类似,让人难以分辨,已经成功打入了“内部”,很多人在野外看到了麦鲮都不知道这是入侵物种。

麦鲮泛滥有何危害,能让吃货们消灭吗?

麦鲮流入野外之后,它们开始抢占我国本土鲮鱼的生存空间。更致命的是,麦鲮还会吃其它鱼类的卵!本地品种的鱼卵都被麦鲮吞入了腹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久而久之,我国本土鱼种数量越来越少,反而是麦鲮数量越来越多。毫不夸张地说,在野外撒一网捞上来其中有将近一半的麦鲮,跟清道夫相比有之过而无不及。

可能有人好奇,既然麦鲮是经济鱼类,自然可以制作成为各种美食,清蒸、红烧、煲汤等做法应有尽有,怎么还能再野外泛滥呢?难道中国的吃货们都无法消灭吗?

众所周知,我国是美食大国,任何美味的食物都逃脱不了中国胃。譬如,入侵物种小龙虾被人们吃得人工养殖还供不应求;罗非鱼作为入侵物种,也被成为了端上餐桌的美食。麦鲮怎么能够在野外“称霸”!

不被吃绝种的物种,唯一的可能就是不好吃。麦鲮虽然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且个头大,但是它肉质很柴,口感不好,身上的刺也多。

试问,如果你的面前有两种选择,一个是肉质鲜嫩细腻,刺少的鱼;另一个是肉质柴且刺多的鱼,你会选择哪一种?相信大部分都会选择前者。

其实,一直以来大家认为只要能吃就可以控制数量,这是对入侵物种最大的误解。

多年以来,纵观入侵我国的植物、动物等品种可谓数不胜数,真正泛滥成灾的其实占比不大。入侵物种最大的危害是造成当地生态失衡,亦或者本土物种的覆灭。

其实外来物种的引入跟生物入侵紧密相连,各个国家都会从其他地方引入优势、新品种进行繁育,以此达到增进经济效益以及满足国内需求的作用。

譬如,20世纪时美国从我国引入大豆,如今美国的大豆种植从最初的6000多亩增加到4亿多亩,一跃成为了大豆出口国。而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胡萝卜、豌豆、石榴等多种作物,也成为了如今市场上的畅销品。

好的引进是良性发展,但也会出现外来物种缺乏天敌抵御,泛滥成灾的眼中后果,麦鲮便是典型的案例之一。

麦鲮快速繁殖导致本土鱼种生存空间缩小,数量锐减,更严重的会导致生态失衡,亦或者本土鲮鱼灭绝。

如今麦鲮在我国泛滥40多年,有治理的办法吗?

入侵鱼类泛滥是非常棘手的事情,想要控制其数量可以选择物理以及化学控制两种方式。

物理控制主要表现为天敌制衡、捕捞,不过从再从国外引进克制麦鲮的天敌显然并不可取,不仅不能克制麦鲮反而会新增入侵物种,亦或者造成其他鱼类覆灭。而采用最原始的捕捞方式,治标不治本,不仅成本高实施起来也十分困难。

而化学控制主要方式投药,由于麦鲮与其它鱼类混合在一起,使用药物的方式并不明智。

总而言之,麦鲮在我国泛滥目前没有好的治理办法,否则也不可能在野外泛滥长达40多年,依旧没有得到好的治理。

区分麦鲮、草鱼、土鲮

除了难治理之外,麦鲮在野外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很多人麦鲮、土鲮、草鱼傻傻分不清楚。但是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它们实在是长得太像了。我国鱼类品种3000多种,其中淡水鱼1400多种,想要分清所有的品种,难于登天。

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三种鱼之间究竟有哪些相同跟不同点,如何快速区分。

我国的土鲮跟麦鲮皆属于鲤鱼科,野鲮亚科、鲮属,两者之间可以说是远方亲戚的关系,可能是沾亲带故,因此长相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土鲮的身体较为细长,腹部比较圆,对比起身体来它的头又小又短,嘴巴口朝下是“地包天”。身体两侧比较扁,背鳍前方稍微隆起,腹部圆较为平直,小土鲮鱼尾基部是黑色。最大的特点,便是鱼鳃后能够看到几片蓝色的鱼鳞,这是麦鲮没有的。

麦鲮的身体形状与土鲮类似,背部是深灰色,胸、腹、臀鳍尖端是橘黄色,它们的嘴巴也是“地包天”,拥有一对胡须。

土鲮的肉质较为鲜嫩细腻,而麦鲮鱼的肉质很柴,口感较差。除此之外,麦鲮的生长速度要比土鲮快得多,还会出现巨大个体。如果对鱼较为了解,还是能够很快能够依据鱼鳍的颜色将两者区分开来。

相比土鲮,麦鲮的长相更像草鱼,乍一看很难将两者区分开来,似乎都长得差不多。

草鱼跟麦鲮虽然都是鱼但不同属,草鱼是鲤科草鱼属。它的形状跟麦鲮几乎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背鳍较平。

(草鱼)

两者长得很像孪生兄弟,不过也有不同之处。首先,草鱼做大能够长到50多斤,而麦鲮最大16斤左右,如果体重超过20斤那便是草鱼无疑。

其次草鱼的背部主要是草青色,麦鲮背部的颜色更黑一些。草鱼的眼睛是黑白两色,而麦鲮的眼睛带有红色,仅仅靠着眼睛眼神就能够将两者很快区分开。

(草鱼)

草鱼作为我国的四大养殖鱼类之一,味道也比麦鲮好得多。麦鲮、土鲮、草鱼,这三种鱼只有麦鲮是最难吃的,甚至还没罗非鱼好吃。

大家如果在野外钓鱼捕捞发现了麦鲮,千万不要再将它放回河流之中,这可是入侵物种。不妨考虑一下烹饪方式,将它一锅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