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发电第一大国,电力生产规模在全球一骑绝尘,排名第二的美国去年的发电量连我国的一半还不到。全球能源监测(GEM)机构5月12日发布的2023年世界电力报告显示我国的发电量仍在高速增长,去年全球的发电增量中,我国独占了90%,或者说去年全世界增加的电量中,90%是我国贡献的。

看了这样的数据是不是倍感惊讶?不得不感叹我国的电力生产真是逆天了。然而全球能源监测发布的2023年报告还显示:去年我国新建燃煤发电厂项目的装机容量合计高达70.2GW(吉瓦,100万千瓦),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新建的燃煤发电厂项目的装机容量合计才只有3.7GW,算下来我国去年开工建设的燃煤发电厂装机容量竟然占到了全球的95%。

大家看了这个数据应该更加惊讶了吧,因为相差太悬殊了!而且这还只是一方面,因为目前我国还正处于节能减排的社会浪潮中,计划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所以这两年的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核能发电、抽水蓄能发电等诸多的非化石燃料发电项目的增长更是突飞猛进,总量均是领跑全球。

有报道显示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风能发电也类似。全球能源监测 (GEM)还预测称我国的风电和光伏总装机容量将在2025年达到1200GW,远超其他任何国家,而这还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同时我国的核能发电也在快速增长,在建核电站装机容量也是世界第一,比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都多。

长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等的水电站也在大规模建设中!其他诸如抽水蓄能电站,重力蓄能电站,生物质发电、浪潮发电等各种发电项目也是遍地开花。

在可持续电能大增长的环境下,我国仍然建造了占全世界95%的燃煤发电厂,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而且GEM还说到去年我国新开工建造的燃煤电厂几乎相当于2019年的4倍,这实际上等于说明燃煤电厂建设的步伐加快了。

而据北极星电力网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2024年3月末,我国28个省份的240个火电项目取得核准、开工、签约等重要进展。其中99个开工、51个核准、29个并网(其中有重合项目)。

看到这里是不是懵了?我国不是正大力裁减燃煤电厂呢吗?按GEM所讲的我国之前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战略,在过去三年中我们应该退役30GW煤电,但实际上我们只退役了不到9GW的燃煤电厂,不到计划目标的1/3。

那这都是为什么呢?有业界大V分析认为是我国吸取了2022年多地停电的教训和经验,因为如果只依靠风电和光伏这种新能源发电的方式,那么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发电量的波动就比较大,抽水性能灯调节性发电方式在总体上起到的作用有限,所以不得不大量建造燃煤电站,冲淡新能源发电量方面的起伏不定。

但实际上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电力的巨大需求,我国是工业生产第一大国,工业总产值超过美日德三国之和,增长速度也不低,用电消耗量很大,再就是在。电动汽车正越来越多,大多数火车也都用上了电力,电能需求当然会越来越大。

而且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社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算力来推动,但驱动算力的能源又恰恰是电力,不少有识之士认为算力消耗的电量未来甚至会超过工业生产,如扎克伯格、马斯克等人,人工智能AI时代已来临,而限制AI发展的不是芯片而是电力,所以需要更多的发电站来满足用电需求。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所建造的燃煤电站也不再是像以前的燃煤电站那样高污染,新建的燃煤电站基本都是高标准、低污染,采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的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的负面作用已经下降,只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会减少。

电力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国家再各个发展赛道上赛跑的动力,目前我国的发电能力已接近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3。而发电装容量则已经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总和。

按照中电联发布《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3年中国装机容量达29.2亿千瓦,在全球的占比也超过了1/3。但2024年新投产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增3亿千瓦,达到32.5亿千瓦,同比增长12%左右。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的发电能力仍将突飞猛进,规模方面也将不断刷新记录。

消息来源:《北极星电力网》4月8日发布的报告《2023-2024年火电厂建设报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