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部长达3个小时的电影,你看完了还不觉得冗长,且意犹未尽,一定是部好电影。

在此,小编先温馨提示一下准备去电影院再重温这部经典影片的小伙伴,得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该片此次上映的版本,足足减掉了40分钟,原片165分钟(加长版169分钟)。

我们在重新回到今天的鉴片主题。1998年上映至今,《海上钢琴师》以超100万人评价、9.3分长期盘踞豆瓣TOP250的第12位,可见其经典程度。 许多专业影评人、文艺片爱好者都对该片进行了点评,并一致认为《海上钢琴师》主要是表达“天才独孤”,这一思想。

小编我在高中、大学、踏足社会工作三个阶段,观看了此片不下10遍,对该片的解读也发生了数次转变。从最初一味跟风,觉得此片“逼格高”到对主角1900的台词、神情的深度分析,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探讨《海上钢琴师》想表达的思想之前,先跟大家梳理一下该片的背景。 《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这三部电影都是豆瓣上公认的神作,排名分别是12、37和68。 也许很多观众尚未全部看过这三部曲,但是意大利女神莫妮卡·贝鲁奇主演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许多男性观众都看过。贝鲁奇在影片中的惊艳镜头,已经成为了经典。

而作为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的代表人物,朱塞佩·托纳多雷的镜头语言和表现方式,放眼整个欧洲大陆,能比肩者,着实不多。 意大利自成一派的导演还有罗伯托·贝尼尼,其自导自演的电影《美丽人生》,斩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 说回今天给大家鉴赏的《海上钢琴师》,影片主要讲述了在一艘名为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头等舱的白人小孩,被中年黑人水手抚养长大,并被以年份取名为1900。

随着年岁的增长,突然有一天,1900的养父意外去世,面临被赶下船的1900却展现出惊人一幕——他竟然无师自通却能弹出绝美的钢琴曲。

为此,有一技之长的1900便以“海上钢琴师”的职业身份,留在了游轮上。而他,除了会弹钢琴,对别的一无所知。 也是因为有了这非凡钢琴天赋,他成了船上的名人,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甚至引来了爵士乐鼻祖杰尼的挑战,结局都是惨败离去。

直到有一天,1900爱上了一个女孩。他不会明白,他只能用琴声来表达。

好运才刚开所,厄运也随之而来,Virginian意外邮轮发生爆炸,船只即将沉入海底,船上的人纷纷被移送至附近的陆地上。

而惊人的一幕再次出现——准备下船的1900在楼梯上踱步思量一番后,重新回到了船上,任凭人们如何劝他,都未能改变他与游轮同沉默的结局。

因此,关于“1900为何不下船”成了《海上钢琴师》讨论的热点。 对于一些影评人和观众解读的“天才是独孤的,所以1900选择不下船”的解读,小编我有不一样的观点。

我觉得,1900之所以选择不下船,纯粹是由于他恐惧和抗拒外面的世界。 毋庸置疑,1900的钢琴造诣确是天才级别的,这是上天赋予他的礼物。但是,他就像一张白纸,这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他自幼就被遗弃在船上,从未离开过这艘邮轮带给他的“小小世界”,加之在那个信息封闭的年代,可以这么说,1900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另外,1900没有身份。他连名字都没有,何谈身份。他的钢琴才艺,在他看来,只能在船上能带给他“聚光灯”般的生活。也许他最后想过下船,用他的钢琴技能再谋出一条更加“辉煌”的出路。

但他还是放弃了,因为他早已透过游轮的窗户,瞥见过外面的世界是那么遥无边际,他恐慌、他怕迷失方向。 最终,哪怕有对爱情的幻想和渴望,1900还是止步了,他选择将生命停在他期望的“最美时刻”。

同时,导演也有意地表达了对社会的隐喻。 游轮驶向的终点是美国。当一群欧洲人窥见美国自由女神像时的欢呼,似乎是在隐喻船上人们(富人、穷人,不同阶级)早已迷失方向。 1900最后选择与轮船同沉默,只是为了重点强调这一点罢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