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最大政治的问题就是外戚干政,这一点始于吕后,而吕后之所以能够干预政务,不仅仅因为她是刘邦媳妇,更关键的是吕氏一族在大汉有限公司有一大股,也正是由于吕后开启的“潘多拉魔盒”,就此之后,外戚干政成为西汉一大政治特色,有意思的是,每一代皇帝都会要强烈摆脱太后一系外戚的控制,为此又开始扶持自己皇后一系的外戚,等到自己驾崩之后,她们又成为新皇帝打击的对象,周而复始,直到最后外戚出身的王莽篡位。

西汉外戚的太后之所以能够左右朝政,很大程度在于西汉皇帝皇帝的皇后基本上都出自于功勋之家,太后临朝听政有娘家人可用,但在所有西汉临朝听政的太后里有两个人很特殊,这二人出身很低微,一个是汉文帝刘恒皇后窦漪房,一个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

窦漪房,一个贤惠的妻子、蛮横的长辈,历经三代明君是她的幸运。她本是出身低微的宫女,由吕后一手栽培,权力的巅峰仅次于吕后。她一生辅文帝,景帝和武帝三代帝王,汉武帝刘彻对这个奶奶十分敬重。窦漪房的一生可谓是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窦漪房出身很普通,本名不详,生年不祥。《史记索隐》记载名猗房。出生在清河县,家境十分贫寒,窦漪房有兄弟二人,兄名窦长君,弟名窦少君。窦漪房少年时候得了一个怪病,头发越来越少,直至秃头,她的家人常为此感到不齿。家里人都不让她出门。后来经人诊治才得以痊愈。

后来年长之后,窦漪房被选入宫廷成为一个侍奉吕太后的良家子。应该说此时的窦漪房在吕后身边学了不少东西,影响颇大。后来吕雉为了控制、笼络刘姓宗室,也是为了监视刘氏子孙。经常赐给他们一些汉宫的宫女,就在期间,窦漪房找到负责外放的宦官,塞了钱财,求宦官把自己的名籍放到前往赵国的队伍中,因为她的家乡清河郡离赵国很近,但是宦官错将窦漪房安排去了代国,在代王刘恒府上做侍女,历史就此改写。

要知道,赵国正是戚夫人之子刘如意的封地,刘如意最后的结局是被吕后派人毒死的。如果窦漪房真的去了赵国,可能也是死路一条。这也许是窦漪房最大的幸运。

必须承认的是,窦漪房长的很漂亮,并且聪明伶俐,作为一个侍奉过吕太后的宫女,窦漪房没有让代王刘恒反感、警惕,很快就受到刘恒临幸,随着时间的推移,窦漪房获得了代王刘恒的信任和独宠。之后窦漪房便生下了一女,取名刘嫖,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她的身份很快就升为窦姬。从这一点来看,窦漪房不愧是受过吕后熏陶的人,有着有非凡的手段和能力。

必须要说明的是窦漪房在代国时候,天下正好是吕雉执政的时候,刘恒作为存活不多的皇子,日子过的是相当的艰难,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小心翼翼、步步谨慎。代王刘恒是有王后的,王后是吕雉娘家的人,自己也生有四个儿子,不过幸运的是,代王王后不像狠毒的吕后,并不介意窦漪房的存在,几年之后,刘恒的王后薨世,刘恒王后的位置空了出来。窦漪房递补成功。

公元前180年,吕雉去世,群臣拥护代王刘恒回京即位,是为汉文帝。刘恒登基之后,原王后的四个儿子都死于文帝之手,在这种情况下,窦漪房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幼子刘武被立为代王,女儿刘嫖被立为馆陶公主,窦漪房母凭子贵被尊为皇后。在此期间,窦漪房和汉文帝关系很好,有很短的一段的“恩爱两不疑”的婚姻生活。但很快二人婚姻就发生了“裂变”,因为文帝就有了新宠,移情别恋了。

因为后宫里有很多比她年轻、比她美貌的女人。刘恒的新宠,一个是尹姬,一个是慎夫人。尹姬还好,只是一个普通的宠妃。而慎夫人,是当时刘恒最宠的女人,甚至到了在后宫待遇和皇后窦漪房平起平坐的程度。还好的是,慎夫人无子,假如慎夫人有个贴心的儿子,再下定决心和窦漪房相争到底,窦漪房的命运,恐怕难说。更严重的是现窦漪房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色衰而爱弛。她生了一场病之后,眼睛看不见了。可她的后位却稳固了。因为慎夫人去世了

也许是婆婆薄太后太智慧,光环太盛,老公汉文帝事业心强,又孝顺母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窦漪房总体来讲是一个贤惠的皇后。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崩于未央宫,太子刘启即位,尊窦漪房为皇太后。窦漪房级别升上去之后,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也许是被压制了太久,成为太后之后,没有了血脉压制,窦漪房彻底变成了一个蛮横、喜欢指手画脚干扰朝政的长辈,将国家政事当成自己家事,让儿子汉景帝苦恼不已。这里必须指出的的,窦漪房并没有太高的政治头脑

窦漪房和天下普通的母亲一样,尤其偏爱小儿子刘武,给钱、给夸赞、给陪伴,这些都不说,她想让刘武弟承兄位,成为下一任帝王。汉景帝有十四个皇子,皇位的继承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弟弟的身上。最后由于窦婴和群臣的一致反对,传位之事后来没有进行下去。倒是窦漪房作为母亲的偏爱,让两个儿子之间生出嫌隙,导致刘武最后郁郁而终。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崩于未央宫,太子刘彻继位,窦漪房升格太皇太后,可以说窦漪房身边每死一个和她最亲近的男人她的级别都升一级,现在的窦漪房已经达到了一个女人能够达到了最高地位,她的权力和影响力盖过了已经成为皇太后的王娡,窦漪房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悲伤。

刘彻亲政之后,就是将儒家请回来。儒家和道家表面上看是学术之争,实则是利益之争。而窦漪房对此自然是强烈反对,窦漪房遵循的是道教学说,最终汉武帝所推行的新政被全部废除。在此情况下,汉武帝封太皇太后的侄子窦婴为丞相、皇太后的王娡的哥哥田蚡为太尉、还有儒生赵绾和王臧。汉武帝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平衡朝政的各股势力。新政被废,意味着窦漪房已经和在位的汉武帝结下梁子。

公元前135年,窦漪房在东宫长乐宫薨逝,享年71岁,这在当时已经是高寿了,窦漪房与汉文帝合葬在霸陵,遗诏将自己东宫所有的金钱财富都赐予自己唯一还在人世的女儿大长公主刘嫖。

窦漪房从皇后、皇太后到太皇太后,身居尊位长达45年,期间并无外戚干政,窦漪房两个亲兄弟,哥哥窦长君,和弟弟窦广国。最后哪怕是在她成为汉朝实际上的掌权人之后,也没有为兄弟和兄弟的后代滥授职位,更没有让他们气焰嚣张,这很难得。

文景两朝她也没有挑起任何征战,窦太后干预朝政,只是为了延续汉朝早期的“以民生息”的治世方略。她有权却没有野心,只是默默协助丈夫、儿子、孙子三代帝王成就帝业。尽管窦漪房屡屡因为个人私欲干涉朝政,在历史中并没有留下很难听的骂名。

一次的运气是运气,多次的运气,基本上要有实力打底。否则,就算机会来了,能抓住机会的,也有可能另有其人。窦漪房能从一个自幼丧父的贫家女,走上母仪天下的道路,成为汉朝最尊贵的女人,靠的,并不仅仅是命运的眷顾。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