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14日电(实习生 贾新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闲时能充电,最重要的是外卖柜的设立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在今日举办的北京大学“南门驿站”揭牌仪式上,美团海淀外卖骑手王兵臣总结了驿站带来的方便。

5月14日,北京大学“南门驿站”揭牌仪式现场。实习生 贾新阳/摄

今日揭牌的南门驿站是北京大学积极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校园”建设的一项举措。南门驿站内设置了287个外卖柜,外卖骑手从驿站靠马路一侧投递外卖,师生可从靠校园一侧领取外卖。此外,驿站还为新就业群体设置了歇脚、饮水、充电的休息区。

5月14日,北京大学“南门驿站”内外卖取餐柜。实习生 贾新阳/摄

王兵臣告诉记者,自己每天约30%的客单来自北京大学,此前只要赶上午、晚餐高峰期,就会因为找地方放餐、联系学生取餐花费大量时间,“现在扫码开柜、商品入柜即走,一单能节省约三四分钟”。

北京大学2022级本科生张祺祺所在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校内离南门最近的学院,她说,“现在可以高效地拿到外卖,也不会出现错拿、漏拿的问题。”在她看来,南门驿站中这287个外卖取餐柜是“用一个个小小的格间连接了一个个笑脸”,这笑脸不只有师生与小哥,还有保安、保洁等多个新就业群体。

5月14日,北京大学在校门口张贴“南门驿站”海报。实习生 贾新阳/摄

“近年来,学校落实了许多举措改善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北京大学顺丰快递快递员易先生细数着变化:刷脸即可进校;校内两家餐厅可以用餐,价格同校内老师一致;快递服务中心建立,包含拆包检验区、接驳分拣区、智能取件区等区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开放北大“平民学校”课程资源,让有学习需求的人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表示,下一步,海淀区将推动“友好校园”模式向其他高校、校园拓展,也逐步把新就业群体“友好”模式向社区、向商圈等更多场景丰富拓展,让越来越多的“小哥”成为城市的“新伙伴”,基层治理的“新力量”,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