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满江红》,因为一部电影,频频登上热搜,不管与诗词本身有没有关联,大家吃瓜吐槽的同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一副竖版的诗词,配着壮美的图案。背不全的,急忙搜索查一查,记得住的,不知默念了几遍几十遍。热度之下,有网友提出质疑:为什么现在的课本要删除《满江红》呢?有专家出来解释:《满江红》从未进入过课本。 专家没说错,在我的记忆里,《满江红》确实不是在课本里学的,好像是在类似选读课本历史书里面出现。虽不在教材内容中,可我中学时代可爱的语文老师,专门用了一堂课来讲解它,不是诗词本身,它浅显易懂,而是那种精神,那种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传承。 其实,《满江红》应该入选课本的。这几天看了很多网友的发言,着实惊掉了人的眼球。下面列举一二。 有人说,《满江红》不能入选课本,是因为岳飞不能算是民族英雄。可问题在于:岳飞他不是我们现代人,在一千年前,宋金对峙时期,他就是一个英雄。

我生活在河北张家口坝上,饮食文化语言文化中多有古时游牧民族的影子:离故乡不远处,有着金长城的遗址;我们的眼珠不是黑色;我们的小脚趾分着层;我们喜食手把肉;甚至我们家乡的名称中多有“圐圙”、“淖尔”、“卜子”这样的字眼……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并不影响满汉回蒙同学之间的情谊。《满江红》不能说人人倒背如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等名句,说妇孺皆知毫不夸张。 一个英雄,理应受到所有人的尊重,甚至,岳飞曾经敌人金人,比宋人更敬重他。就像北宋名将杨无敌,辽国人为他立祠祭拜,落落大方,从不遮掩。 是的,“遮掩”。我不愿意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如今课本选材时的种种问题,因为对于有正常思维的人来讲,那不是问题。歌颂岳飞会有不好的影响?会教育坏学生们不团结?宋朝已经亡了,金朝也亡了,它的后来者清朝,也亡了。 类似的言论,不仅针对岳飞,甚至还涉及到了另一个抗金名将,千古文武双全第一人的辛弃疾,说他之所以参加义军抗金,之所以回归南宋,是因为在金朝没有得到高官厚禄,混不下去了。这已经不是历史知识的问题,而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三观了。 《满江红》的知名度这么高,是因为它承载了岳飞的精神,也是因为精忠岳飞没有得到好的下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给人们留下无限遗憾。岳飞那种对家国的热爱,对被金人占据国土百姓的同情,是我们华夏民族最优良的品德,是我们无畏强权,无畏恐惧,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岳飞,是千百万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自己,是亿万愿意牺牲自己来换取天下安康世间清明之人的摇旗者。我们不能因为生活中的苦难和一句“人性本贪婪”来否定热血与激情,来无限度的宣扬精致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难道如今我们的道德滑坡,还不够令人警醒吗?

那些专业的、哗众取宠的人啊,不要再摆出一副冷静的模样来分析秦桧是赵构的忠臣,赵构是宋人的希望,岳飞不识时务不懂变通了。也不要大言不惭、理直气壮的说《满江红》我们从未入选课本。这是耻辱,不是本事。我们真的太需要《满江红》了。我一直认为,无论什么时代,无论社会怎样变化,无论人们如何鄙视,那些善良、正直、忠勇的人,永远会受到欢迎。或许我们自己做不到,可你想想,你交朋友也好,为人处世也罢,是不是心里盼望着对方、或者自己,是如此的人?是不是在念叨着“我们要适应社会,我们要学会狼性、学会冷漠”的同时,也在鄙夷着自己的想法? 我们平庸了太久,我们懦弱了太多,我们丢掉了传统,我们正在变得不是我们。最后,让我们在人潮汹涌的繁华中,在安静祥和的家中,一起在心里默念、或者大声朗诵出这首《满江红》吧,它能够排解心中郁积,能够给予我们力量和信心。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