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官网发布了《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邮政管理局关于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扩面提质的通知》。

文件明确提出,省级财政统筹500万元,按照先到先得原则,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线路,每条给予5万元一次性补贴,同一县(市、区)最高补贴10条线路。据此推算,全省将有100条线路获得补贴。

提到“先到先得”,不免让人联想到“抢”这个字眼。在资源稀缺与个人需求共同驱使下,抢座、抢票、抢红包、抢政府消费券,这些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普遍。但当先到先得和财政补贴一同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时,这种搭配却不算常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这就意味着,要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

让财政补贴“抢”出成效,先要看钱流向哪里。近年来,农村客运、城乡公交的上座率走低,但乡村快递的运输量逐年上升,村民往往需要去乡镇代收点取货,极不方便。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扩面提质,目的就是要提高资源利用率,统筹解决好农民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可以说,此举提高了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增强了政策举措的“民生温度”,是省级政府推动财力下沉的重要表现。

让财政补贴“抢”出成效,还要看钱怎么花。先到先得,“潜台词”就是哪些地方将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做到了前面,哪些地方就能更快拿到补贴,政策“赏先”“奖勤”的取向和意图更加明显。有了这种正向激励,各县(市、区)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就会被充分激发。不仅如此,由于申报仍要经过市级审核,无形中也对各市的行动速度进行“施压”,有利于充分激发各级各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不过,比起通常意义上的“抢”,财政补贴可不是比谁的手速快、运气好就行,硬实力仍然是重要标准。从申报条件来看,文件还是对运营的稳定性和服务的多样性提出了明确要求。

比如,线路须为2024年新开通且稳定运营3个月以上的,线路要融合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电商等三种及以上服务,等等。这就意味着,拟申报线路要新,且要发展较为成熟,这不仅“绕过”了一些已享受过相关补贴的线路,也为各地预留了一定的准备时间。

说到底,“先得先到”不仅是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更是把钱花出应有的价值,更大程度上彰显“优先支持”的内涵,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而对于那些真正做好了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地方来说,财政补贴“抢”到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兆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