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剩女之耻:让9000万单身女性窒息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

编辑 / 汤米

两位来自以色列的导演曾经针对中国的9000万剩女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为《中国剩女》。

这部纪录片当中真实详细地记录了我国大部分剩女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她们与婚姻之间的种种关系。

该纪录片是由美国公共电视网(PBS)负责制作,并在中国的网络平台上架。其播放引起了广泛的正面反响,豆瓣上的评分高达7.8。

中国式剩女之耻:让9000万单身女性窒息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影片讲述的这三名女士都具备了以下几个共性:年龄在30岁左右、教育水平高、经济自立,并且生活在国内的一线城市中。分别是:

华梅,一名在港资律师行工作的律师;

小敏,担任北京某电台广播员的女性,拥有自己的汽车和房产;

盖祺,一位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电影学院副教授。

华梅,34岁,来自山东的一个农村家庭,她的父母和姐妹经常催促她结婚,有时候甚至极端地说“不结婚等于犯罪”。

小敏,28岁,她完全受制于母亲的意志。非北京户口不可,农村户口不予考虑,工作不稳定也不行……她母亲的种种苛刻婚姻标准,使得小敏错过了许多机会。

中国式剩女之耻:让9000万单身女性窒息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而30岁的盖祺则是最先做出妥协的一位,在一年之内就和一个农村人结婚并生育,尽管她不得不对外隐藏自己的真实年龄……盖祺选择结婚的主要动因是考虑到父母的晚年生活,以及为了偿还家庭因父亲病患所欠下的债务。

这三位女性的人生故事,看似没有一个是满怀激情追求爱情和婚姻的。原本应是水到渠成的人生大事,到了她们这里,却变成了无数的烦恼和权衡。

据悉,中国大约有9000万超过27岁的女性尚未婚配,她们的存在,似乎给自己的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然而,反观之下,真正阻碍这些女性顺利步入婚姻殿堂的,其实是家庭压力、女性的角色限制以及社会的人情往来。

中国式剩女之耻:让9000万单身女性窒息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不结婚等于犯罪?”这句话源自华梅的姐姐及其父母之口。她们家是山东农村的一户普通人家。

由于家中没有男孩,华梅的父亲将女儿视如儿子般抚养,内心深处坚信:即使没有男孩,我家的女儿也能超过你们的儿子。

然而,尽管华梅事业有成,但她未能在村中举办婚礼,这让极其注重面子的父亲感到巨大的压力,也使得她的姐姐们对她产生了不满,认为她让家族在村中失去了面子。

每当谈及此事,华梅都会感到无比委屈,泪流满面。尽管在工作场合她能言善辩,但在家庭问题面前,这些能力全然无用。

归根结底,律师只是她的职业角色,华梅的本质身份,仍是一名到了某个年龄就应该结婚生子的女性,这是社会早已为女性设定的角色,背离这一角色便是违背了社会的期待。

让人不解的是,尽管华梅具有律师的职业身份和相应的知识结构,却始终未能打破她心中的身份禁锢。

从与父母及姐妹围绕结婚问题的争辩中不断失败来看,华梅的思想和认知,依旧停留在过去的时代,未能与当代的女权观念相融合。

中国式剩女之耻:让9000万单身女性窒息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孝顺的品质,往往会造成思想的固化,视野的狭窄。它将个体牢牢锁在家庭关系中,使得人忽略或看不清自己的真实处境。

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女性自立?

小敏既有颜值又有个性,经济条件更是不俗,像她这样的都会女性本应轻松找到伴侣,早已告别所谓的“剩女”标签。然而,小敏母亲提出的各种额外要求却极大地提高了小敏寻找爱情和结婚的难度。

在大都市中,生活的经济基础和视野开阔使得人们追求更匹配的婚姻关系成为可能。

小敏的母亲不太关心女儿是否精神上幸福,而更多关注的是女儿能嫁给怎样的人。

中国式剩女之耻:让9000万单身女性窒息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在她看来,若男方的社会经济地位无法为中产阶级的家庭带来进一步的提升,或至少达到门当户对,那么这桩婚事便是亏本的交易,认为女儿嫁得不好。 本来,在物质生活优渥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的生活并无不妥。

问题在于,小敏在个性上缺乏独立,在心理上尚未成熟,精神上缺乏自主和坚定,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结合,使得她在婚恋市场上被边缘化成为一种必然。

因此,比起询问女性自立是否只是一句空谈,那些被标签为“剩女”的女性不妨先自问:

我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我理解的女性自立意味着什么?

我们所理解的女性自立,首要的是精神上的自觉和主动;其次是在经济和个性上的独立与完整;最终是在婚恋上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在这三方面,像小敏这样的女性,似乎只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而在其他方面的成长和强化却一无所获。

人情世故对婚姻的影响有多深远?

盖祺并不真正向往婚姻,甚至不感到高兴。在30岁时,她完全屈服于家庭的期望:面对父亲的疾病和债务,母亲的养老问题,自己虽岁数增长但依旧单身,未曾遇到真爱。

中国式剩女之耻:让9000万单身女性窒息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在这样压抑且尴尬的现状下,电影学院的副教授职位对于她自己及其父母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实际帮助。 也许,盖祺常在夜深人静时对这一切感到忧虑和困惑: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全家人有一种被时代遗忘的落寞感。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解决方式似乎就是通过结婚来重新与社会建立联系。

结了婚,生了孩子,要与丈夫的农村家庭、亲戚一一接触。 生育后,女性不得不在医院、工作场所、菜市场、幼儿园、学校、家长会等多个社交场合中奔波,通过这些繁杂的社会关系,一个女性才能被视为完整的人,成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环。

中国式剩女之耻:让9000万单身女性窒息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对于像盖祺这样的知识女性来说,结婚似乎成了一个不可避免且必须接受的事实。至于个人的自我实现,或者追求爱情,则不是一位年纪稍大的女性应当继续考虑的问题了。

女权运动倡导者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在《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中指出:

女性的角色,并非生来就被既定,她来自社会的约定俗成。比男性多了一个副子宫的女人,注定要比男性肩负更多,也因此注定柔弱。而当生儿育女成为女人无法推卸的自然使命之后,整个社会给予女性的选项,也变得相对狭窄并吝啬。

一个女性若不履行生育职责就想要权力,被视为越界;

一个女性若不柔弱而想要在职场上有所成就,被看作是不守妇道;

一个女性若不温柔体贴而直接与丈夫讨论事实,那被认为是无知无礼、违反男尊女卑。

9000万未婚女性不能顺利走入婚姻,并非完全是她们自身的问题。 只有当女性明确自己真正的需求,并勇敢地摒弃那些束缚,她们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立,进而在爱情和婚姻的道路上拥有更多的选择。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文关键词:未婚女性、心理学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