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青岛报道

5月14日晚,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评议组进行了本赛季第八期(20240514期)裁判评议工作。根据俱乐部的申诉意见,本期共评议了8个判例,涉及中超联赛、中甲联赛、中乙联赛和女超联赛。其中,其中有3个判例来自中超联赛11轮青岛海牛对阵南通支云比赛中的争议判罚。

判例三:中超联赛第11轮,青岛海牛VS南通支云,比赛第16分钟,青岛海牛10号队员带球进入对方罚球区,南通支云5号队员防守时与其有接触,青岛海牛10号队员随后倒地。裁判员临场未判罚犯规,VAR未介入。

对于此判例,评议组一致认为:南通支云5号的防守动作属于封挡对方射门,触到了球并且未侵犯对方队员,后续双方身体接触属于惯性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接触,不应视为犯规。临场裁判员做出的不犯规的决定正确。

判例四:中超联赛第11轮,青岛海牛VS南通支云,比赛第83分钟,南通支云10号队员带球,青岛海牛16号队员从其侧后方进行拦截,南通支云10号队员倒地。裁判员临场判罚青岛海牛16号队员犯规,向其出示黄牌(该队员本场第2张黄牌),因犯规地点在罚球区外,判罚直接任意球,VAR未介入。

对于此判例,评议组一致认为:视频显示青岛海牛16号在铲球时,接触到南通支云10号左小腿,接触地点在罚球区外,应判罚青岛海牛16号犯规,并判直接任意球。同时该犯规情形符合阻止对方有希望的进攻的判定,应对犯规队员出示黄牌。裁判员临场判罚直接任意球并向青岛海牛16号出示黄牌的决定正确。

判例五:中超联赛第11轮,青岛海牛VS南通支云,比赛第90分钟,南通支云队进攻并向对方罚球区内传中,第一助理裁判员举旗示意球已在空中越过球门线,裁判员延迟鸣哨,随后南通支云队员完成头球射门,球在球门线附近被青岛海牛队员踢出解围后,裁判员鸣哨停止比赛并判给青岛海牛队踢球门球。经VAR介入,并执行视频助理裁判回看分析后,裁判员改判南通支云队进球且进球有效。

对于此判例,评议组一致认为:球门线机位的视频清晰显示,南通支云队传中时,球在运行过程中未越过球门线,第一助理裁判员判断失误,但裁判员运用了延迟鸣哨的方式使比赛继续进行,随后南通支云队头球射门,球在被青岛海牛队解围之前,已经整体越过了球门线进入球门,裁判组在VAR操作方面运用正确,VAR介入正确,裁判员改判进球有效正确,但第一助理裁判员的相关判罚属错判。

中国足协表示,将继续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积极接受俱乐部的反馈和申诉意见,并针对其中重点判例以及社会关注度高、有利于统一判罚尺度的典型判例开展评议并向社会公布评议结果,对相关错漏判裁判员作出内部处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