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从此独立的封建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蒙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屈辱。

苦难,往往会孕育伟大的作品。鸦片战争使中国出现了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那个时期的中国,产生了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理著作,一是魏源的《海国图志》,一是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梁启超曾高度评价这两部书,说:“中国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徐继畲这个名字,现在的人已经很陌生了。

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1998年6月29日北京大学的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从我在华盛顿特区所住的白宫往窗外眺望,我们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高耸入云。这是一座很高的方尖碑,但就在这个大碑邻近有块小石碑,上面刻着:米利坚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些话并非出自美国人,而是由福建巡抚徐继畬所写,1853年中国政府将它勒石为碑作为礼物赠送给我国。”

当时很多人听了演讲后,才知道了我们历史上曾有过徐继畲这么个牛人。

克林顿所说的这一段徐继畲的名言,就出自徐继畲的传世名著《瀛环志略》。

徐继畲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者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纽约时报》曾称其为“东方伽利略”。

徐继畬是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人,其父徐润第是进士出身,任过内阁中书,湖北施南府同知等职。山西五台县徐氏一族,被曾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称为“山右望族”。

在徐继畬的后代中,出了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即新中国开国元帅徐向前——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

按山西五台县《徐氏宗谱》记载,徐继畬是五台县徐氏第十五世,徐向前是第十九世。徐继畬是徐向前的高祖,即徐向前祖父的祖父。

徐向前

徐继畬六岁时接受母亲的启蒙,读书识字,七岁跟随母亲到北京探望父亲,曾经受教于当时有名的才子、《红楼梦》的续者高鹗。

道光六年(1826年),徐继畬考中进士,朝考第一,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

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徐继畬外任广西省浔州府知府。从此青云直上,历任福建延津道、汀漳龙道等职。鸦片战争时,在漳州前线奋勇抗英。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徐继畲晋京升见。道光皇帝询问海外形势与各国风土人情,他具所知答对,道光皇帝遂责成他纂书进呈。于是徐继畬历尽艰辛写出了《瀛环志略》,于1848年刻印面世。

《瀛寰志略》较全面地叙述了当时世界各大洲各地区的情况。全书共分10卷,分装6册,总分图共42幅。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各个国家,基本上都得到了反映,系统而真实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疆域、风土人情、历史沿革、财政收入和陆、海军规模都有具体数字,以及对海外的扩张与中国的交往等情况,在人们面前展现这个新世界的各个方面。

《瀛环志略》一出世,便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曾任福建巡抚的刘鸿翔赞誉此书是“百世言地球之指南”。”《瀛环志略》传往日本后,受到广泛重视,被认为是“通知世界之南针”,有助于他们的维新变法。后来,徐继畲的名字还被美国收进了《世界名人录》。

徐继畬后历任福建布政使、广西巡抚、福建巡抚、闽浙总督等职,官至二品。

咸丰元年(1851年),徐继畲因被人诬告,革职回京,降补太仆寺少卿。第二年再次被人诬告,彻底落职归故里。在家乡呆的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曾执笔为当地中国最早的民间银行——钱庄(票号),撰写了钱庄(票号)经营章程——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银行法》。

同治四年(1865年),徐继畬再次被诏入京城,担任通商衙门行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主管对外通商的官员。同治六年(1867年),徐继畬又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总理同文馆事务大臣。

同治八年(1869年)三月,徐继畬以老病告归,同治十二年(1873年)病逝于家乡,享年79岁。去世前不久,朝廷授其头品顶戴。

曾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曾国藩之弟),为徐继畬撰写了墓志铭。

徐继畬去世后的第28个年头,他的玄孙(四世孙)徐向前——后来的开国元帅出生了。再次将这个家族的荣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