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当今的“现代病”,莫过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非酒精性脂肪肝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饮酒史的患者,肝脏却出现了脂肪变的特征,其特征是肝组织内脂肪沉积和肝细胞损伤。

在我国,脂肪肝早已超越慢性乙肝,成为慢性肝病界的“大哥”。肝脏上的脂肪是怎么来的呢?是吃太多、吃太油了吗?肥胖吗?当身边一些身形纤瘦者也得了脂肪肝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脂肪肝不一定是肥胖者的专属。

体型瘦的人会得脂肪肝吗?

答案是会的。大家很自然地认为“看上去不胖”就不会得脂肪肝。而实际上,体型偏瘦的人不见得瘦得健康,实际上腹围大、内脏脂肪比例高,同时肌肉量更少,脂肪肝的发生率相对增高。

素食主义,不吃肉,为什么也得了脂肪肝?

健康饮食模式—以“地中海饮食”为例,主要以新鲜的、加工程度较低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海鲜、豆类、坚果的占比较高;主食以全谷物为主;基本为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性脂肪(饱和脂肪酸)占比很少。

目前很多所谓素食餐,为增加食欲而改善素菜本身清淡的口味,采用煎、炸、炒的烹饪方式,虽然不吃肉,但油脂的摄入量不减,这些素食餐并非健康饮食模式,反而是促使脂肪肝发生的有力推手。

迅速减重,脂肪肝能好转吗?

答案是否定的,过快的减重并不利于脂肪肝的治疗。脂肪肝的发生是人体过多脂肪物质在肝脏蓄积所致。如果减重速度特别快,会增加对肝脏有害的脂肪物质的产生。在迅速减重过程中,贮存在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可能出现快速分解,产生过多的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这些脂肪物质被运送至肝脏后进行代谢,一定程度上加重肝脏脂肪变。所以我们通常不鼓励快速减重。

你被“脂肪肝”盯上了吗?

现代人生活习惯发生改变,一杯奶茶,一块小蛋糕作为下午茶,同事聚餐搓一顿麻辣火锅,宵夜烧烤啤酒,在家能躺绝不坐、能坐绝不站,配上肥宅快乐水,刷剧到凌晨。不知不觉中就会增加脂肪肝发生的概率。

【如何预防脂肪肝】

一、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控制:调整膳食结构,改变重口味的饮食习惯,限制饱和脂肪酸、含糖饮料、红肉及加工肉的摄入,尽量避免饮酒。

体重控制:在原体重的基础上至少减重5%,最好能够减重10%以上。

体育锻炼:改变久坐的习惯,增加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鼓励尽可能多运动。

二、超重或肥胖患者需积极减重

超重或肥胖患者积极减重,减少5%-10%的体重,是治疗轻度的脂肪肝的有效治疗手段。体重正常的脂肪肝患者只要增加足够的运动,即使体重不降,也可有效改善脂肪肝。

李秋雨 陈静静(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