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蒙

5月15日,2024年“全国低碳日”四川主场活动在成都举行,本次活动以“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为主题,围绕一年来四川的绿色低碳行动和成果,进行集中介绍和发布。

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2023年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大事记》。为了确保入选的“大事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显示度和影响力,采用网络投票与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选工作,最终选出“十大事记”,分别为: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基本完成构建;全球最大化学链燃烧示范装置在川建成;四川发布首批省级节能降碳标杆企业名单;四川率先发布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投产;中国碳足迹开放平台在川发布;四川碳达峰碳中和司法服务保障迈出新步伐;成都大运会在低碳领域实现“四个首次”;四川100%完成全国碳市场新一轮清缴履约;四川首个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开建。

活动现场。张蒙 摄

“十大事记”紧扣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科技支撑等方面工作,呈现出多元化应对气候变化历程、多角度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特点,多维度、多视角呈现了一年来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和成效。

另外,从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基本完成构建到四川碳达峰碳中和司法服务保障迈出新步伐,从四川发布首批省级节能降碳标杆企业名单到成都大运会在低碳领域实现“四个首次”,都展现出四川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从产业发展来看,四川已成为全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全球最大化学链燃烧示范装置在川建成、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投产、四川100%完成全国碳市场新一轮清缴履约等的入选,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作用。

现场还发布了《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2023年度进展报告》,该报告系统梳理了2023年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思想理念和政策行动,展示了进展与成效。

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处长陈尧表示,将继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启动实施适应气候变化“十大行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