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馨婷

火锅行业“性价比”之风越吹越猛,这次是呷哺集团(00520.HK)旗下的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

5月15日,呷哺呷哺对外上线的新菜单显示,单人套餐及双人套餐价格全面下调,单人餐均价58元,双人餐均价130元,平均客单价不超过60元。除了套餐外,其他餐品也有不同程度优惠。对比过去,呷哺呷哺本次新菜单套餐均价降幅超10%。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就价格调整动作,5月16日,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餐饮消费市场趋于理性,小火锅赛道更是如此。近年来一批低客单价的新兴小火锅品牌频繁出现,似乎更低价格区间的产品会有更多机遇。

“当前,为顺应消费回归理性的市场趋势,呷哺呷哺以提供更高质价比的产品和更加符合大众期待的套餐价格吸引消费,带动业绩持续增长。”该名相关负责人说道。

去年以来,多个火锅品牌的客单价呈向下趋势。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火锅一哥”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从2022年的104.9元降至99.1元;同一时期,九毛九集团旗下的怂火锅人均消费从128元降至113元;与呷哺呷哺同一母公司的高端品牌湊湊火锅,人均消费则从150.9元降至142.3元。

刨去消费环境影响,呷哺呷哺调价也与品牌面临的经营挑战有关。

呷哺呷哺进入市场时,靠一人食场景的小火锅产品与高性价比打响知名度,但近年来,品牌的价格优势却在消失。财报显示,2014年时,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费为44.4元。此后,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推新品、扩大高利润率菜品销量,呷哺呷哺人均消费明显上扬。截至2023年末,呷哺呷哺人均消费已达62.2元。

品牌持续涨价让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不能接受。“10多年前,呷哺呷哺火起来的时候,人均40元就能吃得很饱。但现在这个价格,稍微加点钱,就可以去更好的餐厅吃了。”5月16日,家住北京的莫瑶(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消费者忠诚度的下降也体现在了业绩上。2017、2018年,呷哺呷哺的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从9.3%放缓至2.1%。2019年—2022年,该指标持续为负,直到2023年才回正到16.7%。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前,呷哺呷哺未能与湊湊在价格体系与品牌设计方面拉开足够的差距。“呷哺呷哺主打快餐型消费,湊湊则主打社交场景。目前呷哺呷哺的价格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当初呷哺呷哺能够迅速做大,是因为主打超高性价比算是在消费升级年代的差异化玩法。但随着行业经营成本变高,呷哺呷哺开始提价。现在消费降级,顾客对价格就更不买账。呷哺呷哺这次降价,意味着多年来的提价策略宣告向起初价格方向回归。”餐饮行业分析师王冬明分析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下调菜单套餐价格的同时,呷哺呷哺套餐内肉品份量也有所下降。“因为套餐价格调整,所以套餐内的肉类产品的重量也下调至150克。”5月16日,呷哺呷哺广州一门店的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而根据呷哺呷哺北京公号去年底的一篇推文,其将每份肉单盘克重从150克增至200克;此次调整,也意味着分量又重回去年的标准。

此外,呷哺呷哺母公司也面临经营难题。2023年,呷哺集团全年实现营收59.18亿元,同比增长25.3%;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99亿元,这已经是公司连续三年录得亏损。2021年和2022年,呷哺集团分别净亏损2.93亿元与3.53亿元。截至目前,呷哺集团3年累计亏损超过8亿元。

呷哺集团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复从前。2024年是呷哺集团上市10周年,然而在2021年2月一度达到超26港元/股的历史最高价后,近年来,呷哺集团的股价整体下挫。截至5月16日午间,呷哺集团股价为2.29港元/股,低于2014年上市时4.7港元/股的首发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