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静怡)4月3日, 一则医院义诊被处罚的案件引发热议。四川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法院2023年8月发布案例,一医院未经备案擅自开展义诊活动,法院依法查处,对涉事医院罚款5万元。免费义诊如何才能合规开展?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检索发现,此前我国多地有不规范义诊行为被罚案例,涉及违约支付、义诊未备案、义诊推销商品、非医师行医等问题。此次引发热议的案件,主要由于义诊未向有关部门备案。

北京鑫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展曙光律师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义诊备案制度已在我国实行多年。2001年,原卫生部发布《卫生部关于组织义诊活动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义诊组织单位需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提交材料包括义诊情况说明、责任承诺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有效证明等,并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查。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推进义诊活动备案“跨省通办”工作的通知》,建立义诊活动网络备案专栏,义诊备案行为已规范、便民。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查询发现,部分地区也出台地方性文件,对义诊行为进行规定。《北京市义诊活动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对登记注册的执业地址在北京市以外的医疗机构在本市开展义诊活动的行为,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罚。2023年12月6日,上海市卫健委公布《上海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其中提到,未经备案,擅自组织义诊,会对医院扣除相应分值。

医法汇创始人张勇律师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指出,义诊是一项公益活动,但同时也是医疗活动,一些单位以义诊名义推销产品,或有非医师以义诊名义行医的不法行为,就让义诊“变了味”。

“义诊过程中,首先是要遵守备案管理制度。其次,义诊活动要遵守医疗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方面的规范,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参与义诊的医务人员要有相应的医师执业证书,确保其提供的医疗服务合法合规。同时,义诊过程当中,也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商业宣传和推销活动。”张勇提醒,备案内容与义诊实际操作不一致,同样面临处罚,例如随意变更时间、地点、义诊内容等。

展曙光表示,在上述案件中,医院初衷是服务社区居民,并未涉及获利。“在处罚时也应该考虑到公益性质和影响,根据具体情况裁定,避免有所偏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