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走出来的高级将领,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是军级干部了,是一位作战勇猛,资历颇深的老将军了。

在许世友的军旅生涯中,打过无数胜仗,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人才。我军不少高级将领早期是许世友的下属,比如刘志坚、王近山、张才千、胡奇才等几位开国中将。

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麾下有两个新兵,他们后期的成就要超过许世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双双担任军委副主席。

许世友地位有多高?

1955年全军大授衔,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可他对此并不满意,找周总理说话,认为上将偏低了,应该能授大将。

当然,许世友最后没有被授予大将,一方面是因为名额有限,另一方面授衔要考虑各个山头平衡。尽管许世友没有被授予大将军衔,可他在军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曾经的部下中,有不少中将和少将。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许世友担任过红4军军长,陈锡联和张宗逊两位上将;王近山、胡奇才、鲍先志等6位中将;邓仕俊、官宗礼两位少将,都是许世友在红四军时期的下属。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虽一度受到张国焘的影响,在毛主席的解救下,成功脱险,经过学习后被委以重任,担任八路军386旅副旅长,期间,上将谢富治就是许世友的下属。

1940年,许世友率军来到山东,在那里建立抗日根据地,经过几年发展,在胶东站住脚。1942年,抗日战争末期,许世友被任命为胶东军区司令员,期间,吴克华、聂凤智等中将是他的下属。

可以说,许世友的革命资历还是很深的,在军中的地位很高,有不少开国将领曾是他的下属。

许世友麾下的两名新兵

抗日战争末期,许世友在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时期,麾下有两名不起眼的基层战士,他们后期的发展非常好,一人是迟浩田,一人是张万年,二人均属于后起之秀,虽然在当时名气远不如许世友,可八九十年代的成就非常高。

1929年7月,迟浩田出生于山东招远,地地道道的山东人。出生在战乱年代,迟浩田早早就懂事了,长大后在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下,参加八路军抗日救国。

1944年,迟浩田年仅15岁,自告奋勇加入了山东家乡的游击队,在胶东军区工作。期间,迟浩田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做过通讯员、文书,从胶东抗大分校学习毕业后,来到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三营八连当一名文书。

当时许世友是胶东军区的司令员,迟浩田是该军区基层的一名战士,在山东胶东军区工作了三年时间。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迟浩田走出胶东,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以及进驻南京、攻克上海等大的战役,战斗一百余次,负伤五次,立功九次,荣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其所属的团也被称为“英雄团队”。

迟浩田是从战火中打出来的将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随部队奔赴朝鲜,直到1952年夏才回国,立下不少战功,成为新生代将领中的佼佼者。1950年,年仅21岁的迟浩田就已经是第三野战军某师政治处副主任了,前途一片光明。

和平年代,迟浩田以优异的表现,获得组织的信任。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任北京军区副政委迟浩田亲临地震一线,指挥十万官兵,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毛主席病逝后,迟浩田协助华国锋和叶剑英挽救了党中央和人民,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开展工作。1995年,迟浩田职务更进一步,被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成为副国级干部。

与迟浩田一样,张万年也是山东人,1928年出生,二人相差一岁。张万年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历尽艰辛,为了生存甚至讨过饭,这也锻炼了他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性格。

抗日战争时期,张万年目睹了日军占领胶东后,烧杀抢掠的情形,当地老百姓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那时候开始,张万年参军报国,立志赶走侵略者。

1944年,16岁的张万年参加了八路军,在胶东军区北海独立团7连当一名战士。短短一年时间里,张万年与日伪军战斗数十次,不怕牺牲,在战火中得到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

抗战胜利后,为巩固东北根据地,张万年所在的部队奉命北上,挺进东北。解放战争中,张万年多次负伤,身先士卒,尤其在辽沈战役中,表现突出,坚守阵地,保证部队通讯顺畅,立下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张万年受到组织的重点培养,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担任铁军师127师长。毫不夸张的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张万年指挥确实非常亮眼,出色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他出奇制胜,四战四捷,为保卫边疆立下汗马功劳。

得益于南疆自卫反击战中的优秀表现,张万年成为党中央重点培养的对象,职务越来越高。到了1995年,被任命为军委副主席,分管全军军事工作,与迟浩田成了搭档。

结语

迟浩田和张万年都曾是许世友麾下的新兵,二人后期发展出色,在九十年代成为我军的最高领导人之一。

浴血奋战,经历战火,为保家卫国作出巨大贡献的高级将领,理应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仰。不论是张万年还是迟浩田,二人均有出色的实战指挥经验,虽然在年龄上不如老一辈的高级将领,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不比老前辈们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