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18日讯(记者 沈述红)5月17日,两家知名私募——希瓦和聚宽投资发布了自购公告。其中,梁宏自购希瓦私募基金旗下产品420万元;聚宽投资及员工也于本月筹集2000万元自有资金进行自购。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大家对于今年国内经济的复苏信心有所增强,中国经济有望逐步从困境逐步走出。与此同时,随着美元定价权和美元信用的降低,中国资产有可能逐渐成为资金“避风港”。但股市反弹并非一蹴而就,行情可能是渐次展开的过程,三、四季度成长占优可能是大的方向。

希瓦、聚宽同日宣布自购

根据聚宽投资5月17日发布的公告,因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资本市场潜力及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聚宽投资及员工于本月筹集2000万元自有资金申购公司旗下产品。申购聚宽沪深300指数增强类产品和聚宽中证2000指数增强类产品的金额均达到了1000万元。

聚宽投资表示,本次申购完成后,公司申购的指数增强产品已覆盖中证500指数增强、中证全指指数增强、沪深300指数增强和中证2000指数增强。

同样在5月17日,百亿私募希瓦掌舵者梁宏也以自有资金申购希瓦小牛系列基金产品份额,共计 420 万元。

事实上,这已不是希瓦今年以来首次发布自购公告。此前的1月22日及1月31日,该公司两度公告,分别自购818万元、500万元。加上此次自购,希瓦今年以来自购金额已有1738万元。

今年频繁自购的还有百亿私募——进化论资产。今年1月26日、3月1日、3月29日,该公司宣布自购,自购金额分别达2500万元、1500万元、1000万元,共计5000万元。

4月中旬,陆宝投资亦发布公告称,将自购不低于3000万元。春节前,幻方量化、卓胜私募、久阳润泉也曾宣布自购。其中,最为“大手笔”的当属幻方量化。2月6日,该公司官宣自购2.5亿元投向A股市场,这一消息给当时的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17日,今年来共有7家私募发布过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为4.05亿元。其中又以百亿私募和量化私募为自购主力,希瓦、进化论资产、幻方量化合计自购金额达3.17亿,占到自购总金额的78.27%。

中国资产或成“避风港”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积极信号显现,中长期资金陆续入市的背景下,权益资产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相较于去年年底,现阶段大家对于今年国内经济的复苏信心有所增强。国家统计局3月PMI数据显示,供需两端均有所改善,特别是从产需视角来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显著回升,超出市场预期。”丹羿投资基金经理朱亮表示。

在此背景下,他认为当前整体经济环境类似2017/2019年,在出口和制造业投资的拉动下,今年中国经济将逐步从困境逐步走出。能走出去的中国优势产业,能全球化的优质企业,会成为这一轮牛市的新核心资产。由此,其产品近来增加了出海相关的工程机械、家电、医疗器械,以及行业出清相关的医疗服务,减持了后续上涨空间相对不够大的猪和互联网。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投资官方磊则表示,股市反弹并非一蹴而就,第一步是估值修复,那些无论经济表现怎样都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公司是最早反弹的。随着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行情可能会逐渐扩散,应该是一个渐次展开的过程。“向后看,在多项政策推出落地后,国内经济企稳向上的概率比较大,尤其是通胀数据逐步向上的时候,大家对于经济的感受会更好一些,对应看成长板块的机会也会好一些,三、四季度成长占优可能是大的方向。”

在他看来,随着美元定价权和美元信用的降低,中国资产有可能逐渐成为资金“避风港”。

希瓦投资总监梁宏近日也在其社交平台上表示,要“继续做我的长线价值投资,牢牢握住上游资产。”

淡水泉分析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具有基本面优势的公司将有望迎来表现机会。但关注机会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美国降息预期的波动、地缘局势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规避中国产品在欧美可能面临的与“安全”等问题相关的潜在风险。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沈述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