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纯是奔着闫妮、蒋欣两位姐去看电视剧《小巷人家》。
一是为二位略被低估的演技,二是为她们选剧本的眼光。
两位姐都还算是比较爱惜羽毛的人,大银幕这块闫妮可能差点意思,但论及小荧屏,印象中两人都少有质量翻车的作品。
几集看下来,两位姐着实没有让人失望。
演得真好。光是她们戏份的片段cut就足以撑着人把剧追下去。
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剧本里人物本身塑造得就足够丰满。但再好的角色和剧本,也得靠演员演出彩儿来不是?
《小巷人家》是年代剧,正午阳光出品,张开宙导演(代表作《知否》、《乔家的儿女》),下限应该是有所保障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的确和预期的一样,总体还是一部蛮优秀的作品。
故事的背景是七十年代末,始于恢复高考。
叙事风格是近些年国产年代剧惯用的手法,不用大篇幅去特意刻画时代,而是将镜头对准历史事件下普通老百姓所被影响的生活。这样会显得接地气,让观众能有所共鸣。
《小巷人家》主要以庄家、林家两个家庭的岁月故事为主线。
小说原著其实是三家,还有个吴家,在剧中也有出现,不过戏份被削弱了不少,主要看点还是集中在庄、林两家,两位姐分别演的是庄家媳妇黄玲、林家媳妇宋莹。
先聊聊剧集让我感觉好的地方。
一是还原度。对时代风貌足够还原。
硬件上,服化道置景这方面,不止是有年代感,更是有生活感。
年代感的营造靠的是老物件,这没什么可说的。
重点是生活感。只举一个例子。
第三集刚开头,给了一段巷子里小孩玩耍的镜头,看点不在人物,在环境。裂开的水泥地,斑驳的红砖墙,有碎石、有落叶。这就是生活感。
反观现在一些古装剧,街道上干净得比创卫大检查还过分。还让观众谈什么沉浸感。
硬件上的还原倒是其次,更关键的在于由人物塑造的细节所勾起的,对那个纯真年代的回忆。
最让我触动的是高考恢复第一年,阅卷到最后阶段,从四方聚集在一起的老师们临分别之际,提议一起合个影。
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个光荣的事情。
“我们能光荣一辈子呀”。
光荣。这个词,现在好像已经很少会有人再提及了。
如今还有多少人只为了“光荣”两个字,就愿意去做一些事呢?
但在当时的年代,光荣,是个比钱乃至可能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
再就是郭晓冬扮演的庄超英,他是一名教师,在去批阅试卷的路上,因为旅途奔波,上衣扣子掉了,他羞得赶快拿手捂住,怕让人发现。后来和爱人提起这茬,他说“我这为人师表,总不能衣冠不整吧?”
这两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女教师被丈夫举报,出轨学生。
小时候写作文喜欢用“世风日下”瞎调侃,其实当时并不太懂个中意味。如今再回头看这四个字,心中滋味难言。
结合记忆和生活经验,总得来说《小巷人家》所呈现出的年代风貌,从里到外,由物及人,都算是足够还原。作为年代剧,这得夸。
其次,作为年代剧对一些特定时期事件的融入,相当完整,不遮掩、不逃避。
房子靠分、粮食定量、买东西凭票、知青归城,包括父亲当年学校教的是俄语,如今访日访美,改学英语这种事,都一一呈现。
对事件背后所对应折射的时代问题不做过多解读,只是让观众看到这些事,有兴趣的再自己去了解,怎么不算聪明呢。
往常别的作品选择避开的东西,《小巷人家》没有选择抛弃。
好的坏的,那都是我们来时走过的路。这也是我较为欣赏它的一点。
除了这两个不太会引人注意的大方面制作优秀之外,文章一开始就提到的人物塑造,想来该是更打动观众的地方。
如黄玲,人物行事有着一个清晰坚定的认知逻辑。
别的事黄玲都可以忍,比如忙活半天却被婆婆赶去厨房吃饭,比如好不容易买了肉,公婆就带着小叔子一大家子来她家吃饭,以及婆婆平日对她的苛责等,黄玲都可以选择退一步。
她总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柔弱模样。可事情一旦涉及到孩子,黄玲便不会再选择忍让。
不让孩子好过,她就带着孩子回娘家。
邻居身为后母偏心,她看不惯,就给红包里少塞钱。
突然领回来的外甥,会让自己孩子吃不饱饭,她就直接去婆婆家里,当着面要钱。
前期的两位女主角,黄玲要比宋莹难演。
闫妮演得好,角色的刚硬与柔软,真切与掩饰,切换自然,演得到位,叫人动容。
至于宋莹,蒋欣诠释得也足够贴切,活灵灵的一个虎妞般的形象。
相比黄玲,宋莹一角的魅力更甚,她是有点侠义精神在身上的。
熟人家的孩子,不分白天黑夜要来庄家找超英补习功课,已然到了影响别人家孩子学习的地步,被黄玲婉拒,还要大言不惭地说“黄阿姨,我觉得您没有分清轻重缓急,高考比小学生学习重要多了”。
庄家两口子听到这话显然一愣,不知怎么答,还没等回话,旁边传来宋莹杠铃般的嘲笑声,指着说他们“可笑”。
之后又是大清早来敲门,宋莹一马当先,开门就数落。
庄家两口子碍于颜面不好开口,她宋莹可不管,就是要帮他们出口气。
之后庄家大儿子离学校远,宋莹也是主动找上黄玲,愿意把自己攒着买电视机的钱拿出来,给孩子买辆自行车,方便上学。
类似这样的情节,剧中还有不少。总之,赫然一个女侠形象。
如果一直以这两位为主线拍下去,《小巷人家》的水准会保持得很稳。
可显然,总共四十集的体量,这才是刚刚开始。
从演员表来看,之后几个孩子长大,范丞丞、关晓彤、王安宇、周洁琼等年轻一代演员会陆续登场,演绎几个孩子长大后的故事。
戏剧主角我想难免会发生偏移,与如今的观感相比,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
我担心爱情戏份太多,害怕小辈的演技和老一辈差得太大,这都是我对作品持保留意见的地方。
还好的是,对年轻演员的挑选还算是有谱。除了周洁琼我不太了解之外,范、关、王,都是不错的演员。
关晓彤是打小泡在片场的“中戏骨”了,演技不至于太过担心,尤其对这种属于她舒适圈里的角色,更不在话下。参考此前她在《曾少年》中的表现,这次还是能让人放心的。
这里面口碑争议最大的该是范丞丞,确切点说是他身上的标签,“流量”。
旁的流量演员我不太好发表意见,但范丞丞的演技,我看过不少他的作品,《了不起的夜晚》、《人生路不熟》、《要久久爱》等,一众流量演员里,他的演技绝对算是拔尖的存在。
不是说他演得感情多么到位,微表情有多精妙,至少在“自然”这一块,范丞丞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人,表演不会让人觉得尴尬、出戏。不像有的年轻演员,镜头面前五官乱飞,或是木讷、或是浮夸,一眼别扭,太拧巴了。演了那么多戏、早已退圈的小郑爽就是典型例子。
所以现在还难以对《小巷人家》的口碑盖棺定论,之后还有改革开放、下岗潮等重要的历史节点,要还能保持现在的水准,那得算是部7.5分左右的国产剧佳作。
若换了演员后乱来一气,怕也就是个6分及格线上下徘徊的作品了。
商务/阿乐(微信:pachongsw1)
进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