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人之生死皆由阎王生死簿定夺。

但鲜有人知,若阳寿未尽却无故断气。

只需完成三件秘事,便可逃过此劫。

这三件事究竟为何?难道真能让人跳出生死循环吗?


地府差役警告:阳寿未完先行三事,跳出生死簿,阎王对你无可奈何

01

这事还要从清朝时期说起。

乾隆年间,苏州府吴江县有个书生名叫李慕白。

年方二十有五,生得眉清目秀,才华横溢。

这年秋闱,他本欲赴省城应试。

谁知临行前突然染上怪病,高烧不退,三日水米不进。

请遍城中名医皆束手无策。

这夜三更,李慕白昏沉间忽觉房中阴风阵阵。

睁眼一看,吓得魂飞魄散。

只见一黑一白两个身影立于榻前。

白衣者面如白蜡,长舌垂胸;黑衣者青面獠牙,手持铁链。

正是民间传说中的黑白无常!

“李慕白,你阳寿已尽,三日后子时,我二人将来勾魂,你且早做准备。”

白无常声音冰冷,不似人声。

李慕白挣扎起身,跪在榻上连连叩头。

“二位差爷明鉴,小生年方二十五,平日行善积德,怎会阳寿已尽?”

黑无常冷笑一声,从怀中掏出一本黑册子,翻至某页。

“生死簿上白纸黑字写着,李慕白,吴江县人,阳寿二十五,明日当死。我等念你是个读书人,特宽限三日,已是法外开恩。”

话音未落,二鬼身形渐淡,化作青烟消散。

李慕白瘫软在床,冷汗浸透衣衫,心中万念俱灰。窗外秋风呜咽,仿佛在为他提前唱起挽歌。


地府差役警告:阳寿未完先行三事,跳出生死簿,阎王对你无可奈何

02

次日清晨,李慕白强撑病体,将昨夜奇遇告知老仆李忠。

李忠听罢老泪纵横。

“少爷,老奴听说若被阴差提前告知死期,便是大罗金仙也难救啊!”

正当主仆二人相对垂泪时,忽听门外传来清脆铃响。

一个身着黑袍、头戴斗笠的瘦高男子不知何时立于院中。

手持一串铜铃,铃声清脆悦耳。

“阁下是?”李慕白勉强起身拱手。

黑衣人摘下斗笠,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约莫四十岁上下,双目炯炯有神。

“我乃游方术士,路过贵宅,见黑气笼罩,特来一看。”

李慕白苦笑。

“先生来晚了,小生已被阴司判了死期。”

黑衣人闻言却不惊讶,反而微微一笑。

“我正是为此而来。你本有八十阳寿,今生死簿有误,若能三日之内行此三事,纵使阎王亲至也无可奈何!”

李慕白如溺水者抓住浮木,扑通跪下。

“求先生救命!”

黑衣人扶起他,低声道。

“这三事说来简单,做来却难。其一,找到前世受你大恩却未及报答之人,了却这段因果;其二,寻到曾与你有血海深仇之人的转世,化解这段恩怨;其三,在城隍庙前做一件大功德,震动阴阳两界。”

李慕白听得目瞪口呆。

“这...这三事要在三日内完成,岂非难于登天?”

黑衣人从袖中取出一枚古铜钱,放在李慕白掌心。

“此钱可助你感应因果。记住,三事完成前,切莫告诉他人你已知死期,否则前功尽弃。”

说罢转身便走,眨眼间已不见踪影,只余铜钱在李慕白掌心微微发烫。


地府差役警告:阳寿未完先行三事,跳出生死簿,阎王对你无可奈何

03

李慕白握着铜钱,忽觉一股暖流涌向心头,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陌生画面。

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衣衫褴褛的书生被乱兵追赶,躲入一座破庙。

庙中老僧将他藏于佛像腹中,自己却被乱兵杀害。

“这是...我的前世?”

李慕白恍然大悟。

“那救命恩人的转世如今在何处?”

铜钱突然变得滚烫,指引他向城西而去。

李慕白不顾病体虚弱,让李忠搀扶着出了门。

循着感应,他们来到城西贫民窟一间摇摇欲坠的茅屋前。

屋内躺着个奄奄一息的老乞丐,见有人来,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彩。

李慕白手中的铜钱突然发出微弱金光,他顿时明白,这就是前世救他一命的老僧转世。

老乞丐气若游丝。

“贵人...行行好,给口饭吃...”

李慕白泪如雨下,当即命李忠将老人背回家中,请来大夫诊治,亲自煎药服侍。

当夜,老乞丐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临终前拉着李慕白的手,露出解脱般的微笑。

“恩...报...”二字出口,便断了气。

李慕白悲痛之余,忽觉身上病痛轻了几分,知道第一件事已成。


地府差役警告:阳寿未完先行三事,跳出生死簿,阎王对你无可奈何

04

第二日清晨,铜钱又开始发烫。

李慕白循着指引来到县学,远远看见一群学童正在嬉戏。

其中有个约莫七八岁的男童,生得眉清目秀,却独自坐在角落,眼神阴郁。

当李慕白走近时,铜钱突然变得冰冷刺骨,一段记忆涌入脑海。

前世那个书生后来考取功名,却因政见不合,害得一位将军满门抄斩。

李慕白心中了然,上前与那孩童攀谈。

孩童起初戒备,但见李慕白态度诚恳,渐渐敞开心扉。

原来这孩子姓赵,父亲早亡,母亲多病,家境贫寒却天资聪颖。

李慕白当即表示愿资助他读书,并亲自教导。

起初孩童半信半疑,但见李慕白真心实意,终被感动。

临别时,孩童忽然说道。

“先生,我昨夜做了个怪梦,梦见您...不过现在觉得您是个好人。”

李慕白心中一松,知道仇怨已解。此时他面色已恢复红润,病痛去了大半。

第三日黄昏,李慕白来到城隍庙前。铜钱不再指引方向,他知道最后一件事需靠自己。正思索间,忽听庙前喧哗,原来是县里王押司带着差役在强征"香火钱"。

几个穷苦老人交不出钱,正被鞭打。

李慕白怒发冲冠,上前喝道。

“住手!城隍庙前也敢行此恶事?”

“李秀才,听说你病得快死了,还敢多管闲事?”

李慕白不惧威胁,当众揭发王押司多年来贪污受贿与欺压百姓的恶行。

并取出准备好的状纸,号召乡亲联名上告。

百姓们平日敢怒不敢言,此刻见有人带头,纷纷响应。

突然,一阵阴风吹过,城隍庙的大门无风自开,供桌上的蜡烛同时燃起。

王押司见状吓得面如土色,带着差役狼狈而逃。

百姓们惊呼"城隍显灵",对李慕白更是敬若神明。

当夜子时,阴风大作,黑白无常如约而至,却见李慕白端坐堂上,神色坦然。

“李慕白,时辰已到,随我们走吧。”

黑无常抖开铁链。

李慕白不慌不忙。

“二位差爷,小生三事已成,阳寿未尽,恐怕你们带不走我。”

白无常怒道。“狂妄!生死簿上写得明明白白!”

就在此时,屋内突然金光大作,一个威严声音响起。

“且慢!”

只见那黑衣人现出身形,褪去伪装,竟是一位金甲神人!

“参见判官大人!”

“尔等险些酿成大错!这李慕白阳寿八十,因生死簿被墨污了一角,才误记为二十五。如今他三事已成,因果已了,功德圆满,阎君特命我来重查此案!”

黑白无常面面相觑,只得带着李慕白的生魂前往地府对质。

阎罗殿上,阎王查阅真正的生死簿后勃然大怒,原来是一名判官为报私仇篡改了记录。

那判官被革职查办,打入地狱受刑。

阎王对李慕白和颜悦色道。

“你本有大难,却凭智慧德行自救,实属难得。本王不但恢复你原有阳寿,另赐你福禄双全,子孙显达。”

李慕白还阳后,病痛全消,更加勤学行善。

次年春闱高中进士,后官至礼部侍郎,为官清正,造福一方。

他终身未忘那三件事的道理,常对人说:“人行天地间,恩怨要分明,功德要广积,纵有厄运也能转危为安。”

而那枚神秘铜钱,李慕白将其供于祠堂,世代相传。

据说李家后人每遇大难,只要诚心祈求,铜钱便会显灵指引,助其渡过难关。

笔者认为,因果循环并非一成不变,纵使命运看似注定,仍可通过行善积德积德扭转乾坤。人生在世,恩怨当清,善行莫止,或许正是跳脱宿命的关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