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反华栏目“美国之音”被封禁,结果一看主持人名单,发现竟然一大半全是华裔女性。 2025年3月15日清晨,一则简短的社交媒体帖子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美国之音负责人迈克尔·阿布拉莫维茨写道:“83年来第一次,美国之音被掐了嗓子。”就在前一天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签署的一纸行政令,切断了其母公司美国国际媒体署及下属七个机构的全部资金。 一夜之间这个运转了80多年的庞大宣传机器轰然停摆,超过1300名员工发现自己的门禁卡和电脑权限当场作废,连办公室的门都进不去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关停并非毫无征兆。它更像一场蓄谋已久的“清理门户”,彻底掀开了这座所谓“自由灯塔”华丽外袍下,早已腐烂不堪的内里。 人们首先看到的是那座位于华盛顿、被戏称为“皇宫”的新总部大楼。它本身就是一座无法辩驳的腐败纪念碑。这栋13层高的玻璃幕墙建筑,年租金高达2500万美元,内部铺着意大利大理石,摆满了真皮家具。讽刺的是这笔巨额租约还是在拜登任内签下的。 高层们带着秘书提前入驻享受,台长办公室的奢华程度堪比总统套房,自带卧室和酒柜,楼里甚至还有游泳池和各国风味厨房。但这座耗资不菲的“皇宫”,当真用在了新闻事业上吗?特朗普任命的新台长卡莉·莱克曾用视频揭露,整栋大楼唯独缺少最关键的新闻采编设备,而一街之隔的老办公楼明明还能容纳上百人。 难怪白宫发言人会直言不讳地称其为“华盛顿最贪腐的流氓机构”,而马斯克也早就嘲讽,这群人不过是“对着空气自嗨,每年烧掉纳税人10亿美元”。每年近9亿美元的预算,换来的却是无人问津的宣传垃圾,这才是美国之音真正的症结所在。 这个诞生于二战、旨在对抗纳粹宣传的机构,在冷战时期也曾风光无限。里根总统曾亲临播音室念稿,它也通过短波广播在东欧剧变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然而时代变了。当年的那套渗透把戏,在互联网时代彻底沦为笑柄。可问题是今天还有谁会去听短波广播呢? 当年轻人随手刷一下TikTok就能看到新疆棉田的真实景象时,美国之音却依然固执地扮演着“冷战僵尸”的角色。它的涉华报道常年围绕着“中国威胁论”和“新疆人权”等几个陈词滥调打转,把反恐歪曲成“种族灭绝”,将香港的打砸抢暴徒美化为“民主斗士”,完全无视事实,照着“反华剧本”念稿。 其内容不仅被俄罗斯和柬埔寨等国公开抵制,在中国互联网上更是沦为笑料。一位前员工就曾爆料,机构内部的晋升规则非常简单:只要写中国的负面新闻,就能平步青云;谁要是敢说句公道话,就立马走人。而在这台老旧机器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的,是一群华裔面孔。 在美国之音的中文频道里,那些黄皮肤、黑眼睛的主持人,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嘴上挂着“民主自由”,实际上却在为反华叙事卖力。他们中有些人来自大陆,有些来自台湾省。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为了对华搞宣传渗透,便将大批留学生招入麾下。 这些人为了绿卡和高出行业水平的薪水,便一头扎了进去,住着豪华公寓,做着依附于强权的“黄粱美梦”。谁知梦醒得如此之快。随着特朗普的一声令下,他们维系优渥生活的饭碗被瞬间砸得粉碎。这些人曾经以为自己选对了边,可以“青史留名”,结果却发现自己不过是随时可以丢弃的工具。 一夜之间他们成了既不被中国同胞接纳,也被美国主子抛弃的游民。有网友讽刺说:“香蕉人当久了,真以为自己是白皮了。”这或许就是充当棋子的最终下场: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便被毫不犹豫地丢弃。 “灯塔”的熄灭标志着一个靠谎言和偏见驱动的宣传时代的落幕。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任何脱离事实、只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宣传,终将失去听众,沦为自说自话的噪音。真相或许会迟到,但终究难以被永远掩盖。 信源链接: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5_06_05_778272.shtml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