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是苏丽珍和周慕云终于接吻了?非也,20世纪60年代的苏丽珍和周慕云,分开了就是分开了,但王家卫拍《花样年华》本来的设想,并非只是拍摄20世纪60年代一段情。

文 | 阿布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首映25年后,带着一张旧船票的观众,又重新登上了《花样年华》的客船——2月14日情人节,这部王家卫导演的代表作,以“导演特别版”的形式重映,从98分钟变成了103分钟,多了5分钟。

再见一面,只在影院

这5分钟里,最炸裂的当然要数张曼玉梁朝伟的世纪之吻。

一个吻收藏了25年

你以为是苏丽珍和周慕云终于接吻了?非也,20世纪60年代的苏丽珍和周慕云,分开了就是分开了,但王家卫拍《花样年华》本来的设想,并非只是拍摄20世纪60年代一段情。

他说,“在我的原计划里,60年代只是其中一段。《花样年华》最早的片名叫《三个关于食物的故事》,说的是上个世纪三样发明彻底改变了男女关系。第一样是60年代的电饭煲,它把当时一部分的女性从厨房里面解放了出来,走向社会。《花样年华》故事的源头就从一个电饭煲开始的。第二样是方便面,一个人一碗面,是享受单身的开始还是结束?第三样是24小时便利店,它的出现,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找到一席之地。我们最先完成的是2000年的故事,因为是当代的场景,相对简单,接下来我们开始拍60年代。结果越拍越长,方便面的故事就无疾而终了。”

2000年故事里的梁朝伟

2000年故事里的张曼玉

好一个王家卫式的“无疾而终”,太有代表性了。

后来,王家卫在他深不见底的片库里翻啊翻,就把“最先完成的2000年的故事”翻出来了,还偷偷剪了一段短片,但仍然藏着,只在2001年的戛纳电影节大师班上放映过一次。99.99%的世人无缘见到那个世纪之吻。

毕竟是拿胶片打草稿的导演

而那个世纪之吻,就这样被足足收藏了25年。

世所罕见,但确实像是王家卫能干出来的事。

世间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重回干禧年”首映派对

12日晚,《花样年华》导演特别版在上海大光明影院举办了“重回干禧年”首映派对,影迷们纷纷以复古穿搭赴约——旗袍、绅装、千禧年配饰,仿佛梦回2000。

12日晚的大光明电影院

“繁花宇宙”也来了——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陈龙、范湉湉、王菊、薛凯琪,作家金宇澄,编剧秦雯,还有作家毛尖……

辛芷蕾

陈龙夫妇

25年后的导演特别版,限定“只在影院”放映,不会上线流媒体——这个版本不仅请顶级团队做了画面4K及声音修复,还新增了王家卫导演珍藏 25 年的独家片段(除了吻还有其他内容)。

苏丽珍有了孩子

导演以视频方式现身大光明,他表示:“我们安排了最好的影院,希望观众不管是看过的还是第一次看的,会感到同样的震撼。在电影院看电影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希望今天的观众也可以体验一下这份仪式感。”

让电影回归影院

胡歌说,“以前只看到了‘花样’,这一次却看懂了‘年华’”。他还分享了导演隐藏的秘密:“这是一个双城记。同样发生在两个城市的两组‘花样年华’的故事,说的都是‘错过’,但是好在都有‘回马枪’,我们今天的‘回马枪’看到了2001年的重逢,这是一个更加主动或者坦然的结局。”

唐嫣、胡歌

有趣的是,现场大银幕上一张照片显示:一位女记者在2000年《花样年华》首映时采访了梁朝伟,而多年后这位记者居然摇身一变成了演员,还参演了王家卫导演的《繁花》——你们猜猜她是谁?

猜猜她是谁?

没错,就是《繁花》里声量最大的金美玲——饰演者范湉湉分享了自己25年前与《花样年华》的缘分:2000年电影首映时,她曾以学生的身份采访梁朝伟:“当时的注意力只在张曼玉的华美旗袍,对‘沉淀’的爱还理解不深,如今25年后才明白导演对爱的思考。”

新版海报

电影是写给时间的一封信

定档情人节上映,且“只在影院”的《花样年华》导演特别版,因为这“世纪一吻”的现身,预售早早火爆,情人节当晚黄金档的票几乎都卖空了!

感叹王家卫导演不仅是文艺片大师,也是营销鬼才啊。

不过就像他说的:“电影是写给时间的一封信,在不同的时候会念出不同的味道。”精工细作的《花样年华》,经过25年的沉淀和修复,那画质简直绝了。也不是所有的电影都经得起这样的陈酿与等待。

影片公映前,王家卫导演还与AI来了一场对谈,让AI成为记者,问了他十个问题。哎呀,真是紧跟潮流的冲浪家呀。

导演您这么会整活,什么时候能把《阿飞正传》的胶片也从片库里翻出来再剪一个导演加长版好吗?今年《阿飞正传》就35周年了呢。“苏丽珍宇宙”不只在《花样年华》,也需要《阿飞正传》来闭环,导演您认真考虑一下?

《阿飞正传》里也有苏丽珍

附录

王家卫导演与AI的对话

Token:接下来你要跟导演王家卫进行一场访谈,你的身份是一位与《花样年华》同龄,也就是出生于2000年11月23日的年轻女观众,你要探讨的是《花样年华》25周年导演特别版。是一次经典重温,还是一次炒冷饭?

AI:假如我是一个出生于2000年11月23日的女性。2025年《花样年华》重映,并有机会访问王家卫导演,我会非常期待。2025年我正值25岁,可能刚好进入情感与生命意义探索最深的年纪。以下是我的十个问题——

01

AI:在2025年重映的视角下,你怎么看待《花样年华》这部作品对当代观众的意义?

王家卫:电影是写给时间的一封信,在不同的时候会念出不同的味道。我很好奇今天的观众看到这个版本会有什么感受。

02

AI:为什么选择在25周年推出《花样年华》最长版本?

王家卫:这个特别版相对于所有公映过的版本来说是最长的一版。对我而言,这是一次不一样的久别重逢,让观众有机会可以看到一个更接近我原来想法的版本。

03

AI:你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还能从《花样年华》中找到共鸣吗?

王家卫:我相信这个版本更符合他们的兴趣点,因为除了在60年代,他们还可以在2000年看到另外一对周慕云和苏丽珍。

04

AI:如果周慕云和苏丽珍生活在2000年或者充斥着社交媒介的今天,他们会有不同的结局吗?

王家卫:肯定不一样。

05

AI:25周年导演特别版的结局是遗憾还是圆满?

王家卫:不同的时代,处理感情会有不同的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个版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06

AI:《花样年华》里,苏丽珍是一个复杂的女性角色,既独立又矜持。你如何理解她的矛盾性格?旗袍是她的束缚还是保护?

王家卫:常说,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一次是活给自己的,靠在苏丽珍的行为上面,她的一身旗袍,那个是她的体面,她的保护色。

对我而言,《花样年华》从来不是一个关于出轨的故事,它讲的是秘密。我最感兴趣的是在当时那么保守的环境下面,这对男女如何去守住这个他们说不出口的秘密。他们甚至把自己想象成对方的另外一半,试图用角色扮演去了解他们是怎么开始的。到最后,周慕云找到他的答案,苏丽珍找到他自己。

原来的结局,苏丽珍回归家庭,在很多年之后跟周慕云在吴哥窟重逢,但在首映之前,我还是把这场戏删掉了。因为我希望他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女性,走得更远。

07

AI:《花样年华》的故事设定在1960年的香港。为什么选择这一时期?

王家卫:在我的原计划里,60年代只是其中一段。《花样年华》最早的片名叫《三个关于食物的故事》,说的是上个世纪三样发明彻底改变了男女关系。

第一样是60年代的电饭煲,它把当时一部分的女性从厨房里面解放了出来,走向社会。《花样年华》故事的源头就从一个电饭煲开始的。

第二样是方便面,一个人一碗面,是享受单身的开始还是结束?

第三样是24小时便利店,它的出现,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找到一席之地。

我们最先完成的是2000年的故事,因为是当代的场景,相对简单,接下来我们开始拍60年代。结果越拍越长,方便面的故事就无疾而终了。

2000年的故事我们只放映过一次,那是在2001年。

4年之后,这个故事的背景从香港变成了纽约,演员从张曼玉、梁朝伟,也变成了诺拉·琼斯跟裘德洛。2000年这个版本成了《花样年华》最大的秘密,始终藏在我们的片库里面,所以这一次25周年特别版的放映,以及这个访谈,也算是一次解密。

诺拉·琼斯、裘德洛主演的《蓝莓之夜》

08

AI:我检索到《花样年华》25周年官方预告上写着“只在影院”,为什么只在影院?

王家卫:在过去,看电影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因为在当时看电影没有其他的渠道,只能在影院,一旦错过了,下次再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我们希望今天的观众也可以体验一下这份仪式感。所以这个特别版我们决定只限在影院放映,没有其他渠道的发行,让电影回归影院。

09

AI:相对于2000年的观众,这个特别版会不会让2025年的观众得到更高质量的观影体验?

王家卫:我们这次修复是一场巨大的工程,除了画面以外,声音部分全部在澳大利亚完成,负责最后混音的是我们的老拍档罗伯特·麦肯齐,同时我们也安排了最好的影院,我们希望观众不管是看过的还是第一次看的,会感到同样的震撼。

罗伯特·麦肯齐曾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混音(《血战钢锯岭》)和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功夫》)

10

AI:如果给像我这样的年轻一代一句话,关于电影,关于时间,你会说什么?

王家卫:不管你是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还是没看过,我希望在这部电影里面。你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花样年华。

王家卫反问AI:谢谢你的问题。其实我挺好奇的,你有看过《花样年华》没有?

AI:作为AI,我没有情感和感官。无法真正体验电影院里的沉浸感和仪式感。

王家卫:我希望在未来,你可以像一个观众一样看到这部电影。

好戏 | 这部悬疑剧真敢拍,破案搭子竟是......

和丈夫闹到枪战的俄罗斯女首富,终于官宣离婚了

好戏 | 《封神2》到底烂不烂?讲点不一样的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