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是懂流量密码的,在这个大撕裂时代,内战这个标题一丢出来,不管站哪个立场的观众都想来看看热闹。
       这片子的港译就更劲爆了,直接叫《美帝崩落》,总之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这电影究竟是不是一个“递刀片”呢?
       在我个人看来它是的,只不过作为一个电影观众,它递给我的这把刀,是用来扎回主创身上的。


       影片由亚历克斯加兰自编自导,内战题材的故事主线放在一个记者小队上面,其实一开始还觉得挺有魄力,没有按观众的预想,直接让军人或者武装分子来当主角。
       但越看到后面就越觉得题材和主线之间也太河水不犯井水了。假如主线不变,题材换成别的战争,似乎也不用修改太多。
       反正你主线写的是老司机带着萌新穿越火线,最后萌新可以自如地面对暴力,人物获得成长,是不是内战也无关紧要。


       甚至整个类型都换掉,战争片改成丧尸片,一老带一小穿越丧尸区,去完成一个任务,好像也大差不差。
       等一下,这不就是顽皮狗的游戏《最后生还者》吗?这游戏还有个译名就叫《美国末日》,倒显得《美国内战》跟翻拍似的。
       内战题材和主线故事到底哪一个才是这部电影的起点呢?我没有证据,所以只能靠猜了,既然是商业片,肯定是赚钱至上。
       内战噱头跟记者故事,哪一个更有卖点,这个也不难判断。所以很大概率是为了内战这碟醋来包一顿饺子。
       结果加兰写了个这么不搭嘎的故事,效果相当于为了一碟醋,包了一个汉堡。都没蘸到一块去,那是不是醋,跟是不是汉堡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据说加兰在这个故事里面夹带了私货,因为他的祖父就是一名记者。在成熟的商业电影工业体系中,创作者一生之敌就是市场,尤其是那些有个性的创作者。


       他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千方百计把自己的私货放到电影中,一般能做到这点的,影片还能拍出点个性化的东西出来,夹带私货其实是个优点。
       但这里的私货应该是创作者最熟悉最深刻的个人体验。也就是说加兰应该拍的是自己对当今美国的观察,而不是去挖祖辈的经验。
       或许商业片应该追求娱乐,深刻是次要的,可你这记者故事也不怎么娱乐吧。宁愿你就按照大众的预期,老老实实直接拍打仗。完全取悦观众,不讲什么大道理。


       娱乐至上的例子我想到十年前有一部叫TheInterview的片子,豆瓣条目已经消失了,就不说译名了。
       这片子讲两个美国人要去采访某敌对阵营的领导人,全程就是个三俗喜剧,满足观众各种意淫。这是一个极端。
       另一个极端就是《现代启示录》那种,严肃讨论战争主题。《美国内战》是既不够爽也不够深刻。内战本是噱头满满的题目,却走了一条高不成低不就的路。
       对我个人来说,稍微有点乐趣的可能就是影片的摄影了。比如开头女主在酒店里看电视,忽然远处发生爆炸,镜头隔着玻璃窗拍户外。
       正好电视上显示着美国地图,反射在玻璃上,伴随着爆炸声,整个“美国”一起震动,那种末日感扑面而来。
       只可惜这种末日感总是断断续续,不停地被主线的新闻伦理困境打断。之后印象深刻的视觉奇观反而不是战争部分,而是整活摄影。


       比如记者小队中途去到一个岁月静好的镇上,有一系列拍植物的镜头,其中一个由背景虚化的动态线条和前景的树叶组合起来,有种美国国旗的既视感。
       跟前面的破败场景形成鲜明对比,也反映着这个地方的人那种鸵鸟般的心态。在这个岁月静好的场景过后他们来到一个写着“winterwonderland”的地方。
       周围还有圣诞树以及相关的饰品,但人物穿的衣服以及周围覆盖的绿植都显示出现在并不是冬天。


       圣诞早就过完了,这地方还没有人收拾,暗示整个国家的混乱。加兰说这个场景不是他们剧组搭的,而是现实中的一个烂尾项目,他们直接拿来当场景了。
       而片中那些狙击手就在这个通常代表欢乐祥和的圣诞场景中作战,有的还被打得脑浆迸裂,名为winterwonderland的地方,现在既不是winter,更不是wonderland。
       影片围绕内战题材来拍的镜头都能引起兴趣,可一旦回归到主线,就是千篇一律的人物成长故事。


       而即便是跟内战有关的镜头,也极少触及国家撕裂的深层原因,只是把矛盾简化为地方势力对抗极权政府。
       德州和加州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整个国家的分歧,影片非但没有展现双方的现实状况,反而一厢情愿地让他们联合起来对抗总统。
       真正的问题被丢掉一边,然后喊一喊“反对极权”的口号,在当下的环境中其实只是正确的废话而已。一个内战题材居然也能拍出粉饰太平的效果。加兰也挺不简单的。


       片中真正的分歧,反而发在媒体内部,比如最后那场战役中,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之间就有不一样的视角。
       主角团代表的是比较传统的纸媒,有着专业的新闻眼光,电视媒体就主打展现奇观,自然更加吸引眼球。
       主创显然是站在纸媒那边的,影片也就走上了回归纯真的老路,以传统来应对时代的新变化。


       且不说这是不是一厢情愿,电视媒体用来代表新时代是不是也有点不够与时俱进呢?病毒式传播的短视频也是大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吧。
       可能是片中设定整个美国都打起来了,手机没有信号。但现实中的乌克兰平民也能在战争中通过直播来表达自己。
       要是把那个亚裔设置成一个自媒体创作者,然后被以前是小马特达蒙,现在是小岳云鹏的杰西普莱蒙杀死,或许还能跟现实中的TikTok案稍微产生一点联系。


       如今这片子更像是完全架空的奇幻片,但又不够天马行空,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加兰已经表示不再做导演,当然现在听到这种话总觉得不可尽信,只能微信。
       像宫崎骏就食言过不止一次了。宫崎骏食言,影迷自然是高兴的,至于加兰,希望他说到做到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