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哈金斯先生

汤姆·哈金斯(1921-2007)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在新西兰奥克兰长大。1956年,作为少数被邀请访问中国的西方摄影师之一,他来到中国,四个月里,他以观察者的身份走遍了中国东部地区。哈金斯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新西兰新闻摄影记者,当时他34岁,新中国刚成立7年。旅行第一天,他写到:"我一刻不停地按着快门,用这种隐秘的方式庆祝我顺利实现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用我自己的方式记录这个民族,这个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群体。"哈金斯回国后开始整理自己照片,选出600张作品后最后编辑到约200张,于1960年代发给英国和美国的多家出版社,都石沉大海。1965年, 哈金斯因为工作的变动把自己的出版计划搁置了。直到1989年1月7日,哈金斯的好友约翰·特纳在其房子底下发现了这些本将用于出版的照片。(德兰)

1956年7月19日,甘肃兰州城门,裹小脚的老妇人。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5月,广州,孙中山纪念堂,前景是少年先锋队队员, 这座纪念堂于1929年由广东及海外华人集资建成。汤姆·哈金斯/摄。

1956 年5月11日,广西,稻田里的农民, 在广州至汉口的火车上拍摄到的。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汉口,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下的帆船。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西安临潼县骊山西安事变蒋介石被逮捕处,道教庆典上休憩中的人们。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8月31日,北京机场,北京-莫斯科海报下看报的僧人。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一位音乐家的妻子在自家花园里。汤姆·哈金斯/摄。

1956 年,北京琉璃厂,面带好奇神情的男孩。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辽宁沈阳, 星期六的夜晚工人俱乐部舞会,男女之间跳华尔兹时有些尴尬和不适宜。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乌鲁木齐,维吾尔面孔,一个在排练维吾尔舞蹈与音乐的剧团。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9月,上海,一位办公人员在艺术展中注视一幅农民主题的画作。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广州,肩背斗笠的人。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王府井,一群军人在欣赏商店橱窗里陈列的西式服装。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市第五中学的楼顶上,中学生的课间休息。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甘肃武威市,赴玉门务工的人们挤火车。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农民们为了远在西部的工作而长途跋涉去兰州乘火车。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矿工养老院里的老人们打麻将。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3日,甘肃武威市火车站,去大西北支边的家庭。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新疆,农民们停止收割,为路边的司机指路。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一个上年纪的工人正在制作景泰蓝。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6月1日,北京,欢庆六一儿童节上的文工团主持人。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乌鲁木齐,一位维吾尔族女孩。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广州,一名正在旋纺锤的男子。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天安门前的少先队员。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广州街头,一名戴斗笠穿蓑衣的车夫。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王府井,卖茶的小贩。汤姆·哈金斯/摄。

1956 年,北京,哈金斯透过酒店房间窗口拍到的街头镜像。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故宫,一位农民参观展览。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四名女孩在一个凉亭里俯瞰城市。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鞍山钢铁厂工人宿舍,钢铁工人和他的妻子、孩子。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乌鲁木齐,一名正在烫发的女子。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夯实路基的筑路工人。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6月1日,北京,一位军官与她的女儿在北京饭店庆祝六一儿童节。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街头卖金鱼的商贩。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作家赵树理。汤姆·哈金斯/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