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中纪委再出重拳!公职人员这3类聚餐行为将被严肃处理!
5433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一顿饭局的价码,现在有了个数字,200元。
这个数字像一把尺子,直接量到了公职人员的饭碗边上。2025年6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那个《公职人员违规吃喝认定标准》,没搞什么“原则上”、“一般性”的说法。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人均超过两百,就是违纪!
这事儿出来前,湖北黄梅、安徽宿松那些地方,已经通报过一些典型案例了。算是提前打了预防针?过去那种“模糊地带”,一杯酒、一顿饭,到底算不算事?全凭感觉。现在,感觉不重要了。数字说话。
有人觉得,这不就是限定了金额吗?其实背后逻辑变了。以前查处,总要纠结一个问题:“这顿饭,到底有没有影响公正?”。这问题太玄学了。怎么算影响?谁来定义公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在简单。一个标准切下来,不再是定性题,成了计算题。“人员关系”、“场所性质”、“费用来源”,三大维度,全部数字化,有标尺可依。
200元的门槛,不是随便拍脑袋想出来的。据说背后是分析了近年来几千个案例,大数据跑出来的结果。这个数字,被看作是一个高风险的“临界点”。就是一个从人情往来到利益输送,风险开始陡增的那个点。
国企的纪检干部说,以前内部查公款吃喝,太费劲了。涉事的人总有理由,“沟通业务需要嘛!”、“为了工作嘛!”。现在好了,菜单拿出来一对,一份高档菜品的价格,可能就直接让整桌饭超标。辩解的空间,没了。
有意思的是,这规定直接冲着那些“灰色地带”去的。什么叫“便饭式”围猎?就是打着私人朋友聚会的名义,请你吃个便饭。饭桌上,又“偶遇”了某个有求于你的老板。这饭,吃得就“恰到好处”。新规定要求,只要饭局里有你的职权关联方,不管是不是当场提要求办事,都得向组织报备。
这么一来,饭局的性质就变了。以前是“看人下菜”,现在是“看身份吃饭”。这饭,还吃得香吗?这就得掂量掂量了。
一些地方的数据也印证了变化。新标准一出来,有巡视组去暗访,发现高档餐厅里,公职人员的预订量掉了六成。另一边呢?机关食堂的夜里,灯火通明。加班餐的供应量,同比多了四成七。人还是那些人,饭还是得吃。只是吃饭的地点,从觥筹交错的酒楼,换到了单位食堂。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会有人想办法钻空子。
“198元定制套餐”,这种段子都出来了。会不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安徽宿松那个乡干部的案例,就是个例子。宴请的开销,伪装成了“党建活动经费”报销。这种拆分发票、转嫁费用的把戏,现在被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听说,多地纪委监委跟税务部门的数据,都快要打通了。上线了一个餐饮发票比对系统。这系统干嘛的?自动识别异常消费。你老是在同一个地方高频次消费,或者报销的时间点很奇怪,系统就会报警。有税务数据说,整治开始后,一些餐饮店“分桌开票”的需求涨了。这也从侧面说明,隐形的消费,正在被逼着现出原形。
作风建设,从来就不是搞一阵风。这次除了划红线,给“负面清单”,还配套搞了个“正向引导”。就是告诉你什么不能干,也给你一个公务接待的标准化菜单模板。
一家央企,甚至搞出了电子审批流程。公务宴请?先填表。人均预算多少?菜单明细是什么?系统自动比对地方标准。一旦超标,申请直接在系统里就被拦截了,驳回!这种制度上的堵漏,比事后追责,来得有用。当违规的念头在审批环节就被掐断,也就没有那么多“身不由己”了。饭局文化这东西,根深蒂固。。。一纸文件下去,水面下的东西,会不会换个活法?谁也说不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