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羊网报道,原本打得不可开交的泰柬两国,竟突然签署了停火协议。而在这一过程中,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公开向中国致谢,这一小小的举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回溯冲突的源头,达蒙通寺这一12世纪高棉帝国的古老遗迹,成为了矛盾的导火索。由于1904年法暹条约划界模糊,其领土主权归属一直悬而未决,两国对这座寺庙的主权声索从未停止。
冲突本身对泰国和柬埔寨的影响也很大(资料图)
泰国将其称为“帕侬寺”,而柬埔寨则将其视为自己的文化图腾,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2025年5月,泰国边防军拆除柬方界碑,这一行为如同点燃了火药桶,瞬间引发了双方的激烈对峙。此后,冲突迅速升级,短短时间内,双方在争议区域增兵至1.2万人,局势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其规模远超2008年柏威夏寺危机,让整个地区都陷入了战争的阴霾。
在冲突初期,我们能明显察觉到某域外大国的身影在背后若隐若现。该国通过军售向泰国提供了24架F-16V战机,增强了泰国的军事力量;同时,将“金色眼镜蛇”演习扩容至柬泰边境,频繁的军事活动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泰国前总理阿披实曾坦言,外部承诺让军方误判了局势可控性。这一外部势力试图利用泰柬冲突,将其转化为遏制区域一体化的支点,在东南亚地区搅弄风云,以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
但随着冲突的持续发展,局势逐渐超出了控制,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7月12日,柬方火箭炮误击泰国难民营,这一悲剧事件如同被点燃的重磅炸弹,引发了西方媒体的密集报道。那些惨不忍睹的难民画面传遍全球,该域外大国国内舆论哗然,民众纷纷施压政府,要求停止拱火行为。国会甚至搁置了对泰1.5亿美元军事援助法案,这无疑给了试图干预的外部势力沉重一击。
经济利益方面的考量也成为促使局势转变的重要因素。泰国作为该大国在东南亚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高达680亿美元;而柬埔寨为其提供12%的服装进口,双方经济联系紧密。持续的冲突导致两国对华出口锐减37%,跨国企业遭受重创。为了自身利益,这些跨国企业联名致函该大国政府,强烈要求优先保障供应链安全。经济的不稳定让该大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这场冲突中的角色,权衡利弊之后,开始考虑收缩其干预的力度。
洪玛奈和普坦握手言和(资料图)
在泰柬冲突逐渐平息的过程中,东盟和中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积极主导,为解决冲突付出了诸多努力。他主导了3轮会谈,提出“脱离接触+联合巡逻”方案,试图为冲突找到解决之道。然而,泰国坚持“先勘界后撤军”,柬埔寨则要求“立即停火”,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致使和谈陷入僵局。印尼外长蕾特诺无奈坦言,东盟共识机制在民族主义情绪面前效率低下。尽管如此,东盟并未放弃努力,经济共同体的倒逼作用也逐渐显现。冲突导致湄公河航运中断17天,东盟内部贸易额损失高达42亿美元。为了维护地区经济的稳定,越南、老挝等国联合向泰柬双方施压,要求他们以地区利益为重,这为和谈创造了一定的外部环境。
而中国在这场冲突调解中,采取了独特且有效的“双轨斡旋”策略。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不辞辛劳,6次秘密穿梭于曼谷与金边之间,传递着“主权不可侵犯但争议可协商”的重要立场,为双方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巧妙利用中泰铁路、中柬自贸协定等合作项目平台,促成两国经贸部门的非正式沟通,逐渐弱化双方的“零和思维”,让彼此看到合作的广阔前景,从而为和平解决冲突奠定基础。
在多边层面,中国积极支持东盟主导的争端解决机制,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明确表态,给予东盟有力的支持。中国承诺向冲突地区提供5000万元人道主义援助,展现大国担当,缓解了当地民众的困境。同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呼吁停火”的主席声明,为和谈提供了坚实的国际法依据,让冲突各方在国际舆论和法律框架下,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为和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洪玛奈公开向中国致谢,绝非偶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从安全合作角度来看,中国援建的云壤海军基地于2025年4月投入使用,该基地可停靠054A型护卫舰,这一战略性举措使柬埔寨首次具备远海防御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其国防实力。在冲突期间,中国提供的“翼龙-2”无人机实时监控系统,如同给柬埔寨军队装上了“千里眼”,帮助柬方清晰掌握泰军部署,形成了有效的“威慑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柬埔寨的国家安全。
如今,虽然泰柬两国已经签署停火协议,但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停火协议要求双方在30天内从争议地区撤军,然而泰方坚持“保留柏威夏寺周边驻军权”,柬方则要求“同步撤离”,双方在撤军问题上的巨大分歧,使得第三方监督机制的缺失成为潜在风险,可能导致僵局重现,冲突再次爆发。
在国内政治方面,泰国为泰党指责军方“妥协退让”,柬埔寨反对党则质疑“停火牺牲领土完整”。两国政府都面临着巨大的国内舆论压力,需要在民族主义情绪与和平进程之间艰难平衡。任何一个决策失误,都可能引发国内局势的动荡,给和平进程带来严重阻碍。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资料图)
停火后,美国迅速宣布重启与泰国的“战略对话”,并提出“湄公河下游经济走廊”计划,试图重新在该地区发挥影响力,对冲中国日益增长的作用。但中国在此次冲突调解中展现出的大国担当和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地区国家的广泛认可。洪玛奈的公开致谢被越南、老挝等国视为“新外交范式”,印尼学者指出,中柬模式证明,不搞阵营对抗的大国可以成为地区稳定器。中国在和平解决冲突过程中所秉持的公正、平等、合作的理念,正逐渐成为地区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新典范,为地区和平与稳定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泰柬冲突的暂时平息,不仅是一场边境危机的缓解,更是东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一次微妙重塑。曾经外部势力主导地区事务的旧模式逐渐式微,以中国为代表的“建设性介入”理念正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洪玛奈的致谢,既是对中国在危机时刻伸出援手的诚挚感谢,更是对未来双方继续携手合作的美好期许。当短期的利益博弈让位于长期的共赢逻辑,我们有理由相信,东南亚地区正在迈向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够远离战火,享受和平与发展带来的福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