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西城】

近日,椿树街道铁鸟胡同24号院木春社内,一场小院议事会热烈展开。居民们围坐在错落有致的绿植旁,你一言我一语,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据悉,这座占地90平方米的院落曾是一处堆满杂物的闲置空间,经街道碎片式更新改造,如今已“华丽变身”为集议事协商、文化交流、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木春社。

从闲置角落到“全龄会客厅” “木春社”点亮社区美好生活

“通过小而美的精细化设计,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搭建起居民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阵地。”椿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杂物堆”到“议事厅”,这场微更新让老旧院落重焕生机,也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

友好活力:打造“全龄会客厅”

从闲置角落到“全龄会客厅” “木春社”点亮社区美好生活从闲置角落到“全龄会客厅” “木春社”点亮社区美好生活

改造前

从闲置角落到“全龄会客厅” “木春社”点亮社区美好生活

改造后

木春社从规划建设到功能布局,都深度践行多元空间共享理念,精心设置了文化休闲区、青少年学习空间和暖心驿站等特色区域,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议事空间内,环形桌椅摆放整齐,墙上的意见征集栏贴满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前遇到问题,大家更多是在胡同里你一句我一句或到居委会讨论,现在有了这个小院,我们这些住在周边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坐下来一起商量解决办法,感觉自己更像社区的主人了。”社区居民张阿姨感慨到。

穿过绿植环绕的小径,青少年学习空间里,几个孩子正趴在原木色书桌上写作业,书架上整齐摆放着科普读物和绘本。家长修铭化身“志愿辅导员”,不时指导孩子们功课。“这里不仅解决了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难题,还能让我们家长参与志愿服务,老中青三代人在这儿找到了互动的纽带。”修铭翻看着孩子们绘制的社区地图,言语间满是欣慰。

转角处的暖心驿站里,快递小哥关金龙将电动车停稳,走进驿站接了杯热水。“以前跑单累了都没个歇脚的地方,现在不仅能充电、接水,墙上还贴着附近公厕和便利店的位置,太贴心了!”他指着墙上的便民地图,笑称这里是“城市跑男”的“能量补给站”。

从议事协商到学习成长,从便民服务到代际互动,木春社正用一个个温暖的场景,编织出全龄共享的社区生活图景。

从闲置角落到“全龄会客厅” “木春社”点亮社区美好生活

改造前

从闲置角落到“全龄会客厅” “木春社”点亮社区美好生活

改造后

共见美好:“幸福小院”勾勒治理新图景

从闲置角落到“全龄会客厅” “木春社”点亮社区美好生活

“我们将持续完善木春社的空间功能,创新参与机制。”椿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木春社将推行“居民自治”“活动众筹”等模式,鼓励居民自发组织活动、管理空间,让这个“邻里会客厅”真正成为聚民心、暖人心的社区新地标。同时,街道社区还将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开展特色项目,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

从闲置角落到“全龄会客厅” “木春社”点亮社区美好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木春社所用LOGO图案,源自前期椿树街道联合同在琉璃厂西街社区的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开展的一次创意征集活动。该活动面向四十三中初高中部全体学生广泛征稿,最终吸引了14名学生的热情参与。

从闲置角落到“全龄会客厅” “木春社”点亮社区美好生活

在这次征集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纷纷拿起画笔,精心勾勒出自己心中木春社的模样。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对木春社的独特理解与美好憧憬。

随着木春社的投入使用,这座“幸福小院”已成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实践课堂,持续书写有温度、有活力的社区美好生活新篇章。“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激发社区治理活力。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推动社区服务更有温度、基层治理更具效能,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椿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字:任钗宁

图片:椿树街道

校对:王昭 卢熙

责编:王昭

审核:侯明月

签发:李卓

本文来自【北京西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