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印军凌晨开火,上百架无人机突袭藏南,杀死一名中将、一名准将、一名上校共19人。
(信息来源:新浪网---凌晨4点袭击,印军疑发射150架以色列无人机:攻击藏南山口游击队)
袭击发生在深夜,地点横跨印缅边境与藏南交界,不是某个营地,而是几个点同时中招,从那加兰邦隆瓦到庞赛山口,再到缅甸一侧的Waktham、Hoyat、Taga等四个隐藏多年的据点,像是被同时点亮了定位器。
ULFA-I武装称,袭击不止一次,最早的导弹落下时,他们的高级军官刚好身处营地,第二轮火力紧跟着打到追悼现场,根本不给喘息机会,这不是常规战斗,而是彻底的“斩首模式”。
再往大一点看,这一带正好位于印度东北的战略软肋,“西里古里走廊”的外围,走廊只有23公里宽,是印度连接东北七邦的唯一陆地通道,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新德里高度紧张。
所以不难理解,为啥印军非要在这个时间、用这种方式,集中清理掉这些“心腹之患”。
这次打击表面上是反恐,其实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政治动作,这两年印度经济疲软、失业飙升,莫迪政府内部压力山大。
每次到了关键节点,就爱在边境搞点事转移注意力,比如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不也就是靠着炒作中印对峙,把全国情绪推高,顺便在议会选举里挽回颓势吗?眼下又逢选前敏感期,搞一波“强硬姿态”自然顺理成章。
阿萨姆本身就是一个积怨很深的地方,长期经济落后,很多青年找不到工作,加入ULFA-I根本不是出于意识形态,而是活不下去了才拿起枪。
偏偏印度中央政府在这里搞建设时动作很粗暴,强拆、毁林样样来,越搞越乱,越乱越打,成了一个彻底的死循环。
而媒体上的说辞则像是“复制粘贴”出来的,军方说没出动,地方说没打击,警察说不知情,一个比一个撇得干净,这套说法不是第一次用了,早在几年前印军空袭缅甸境内时也是这副样子。
外界说他们打了,印方就开始否认,说“那不是我们干的”,但真相是,无人机击杀录像、弹坑照片、阵亡通报,一个也没少。
打了也不认,已经成了他们惯用的操作流程,你说他们狡猾吧,可又显得太拙劣;你说他们无能吧,可行动却又分毫不差。
在老旧的丛林战术彻底失效之后,ULFA-I面对的已不是印军士兵,而是一套冷冰冰的“智能围剿系统”,印军把传统部队从前线调走,换上了更擅长巡逻、维稳、搜剿的阿萨姆步枪队。
这支队伍兵力超过六万,分成七个司令部、三十一个独立营,每天像缝纫机一样在丛林边境线上来回“扫线”,加上天上常年盘旋的侦察无人机,地上还有便携雷达和热成像装置,游击队要想躲藏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
这次空袭之后,ULFA-I的反应几乎可以用“惊慌”来形容。他们核心营地被一锅端,三名高层头目当场毙命,剩下的组织成员一边四散逃命,一边试图联系孟加拉、缅甸境内的其他武装力量寻求庇护。
据说组织领导人巴鲁阿正计划把剩余人马转移到孟加拉边境躲避,甚至考虑通过第三国渠道向海外寻求政治避难,对于一个曾长期依赖地形打游击的地方武装来说,这种连夜转移藏身地的举动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更严重的是,这场袭击并不是只针对ULFA-I,像曼尼普尔的PLA、NSCN-K等其他几支活跃在印缅边境的武装组织也受到了波及。
这说明,印军不光想清理掉一个敌人,而是想把整片东北武装网络“一网打尽”,过去,游击队还能靠地形和情报打伏击,现在根本躲不过空中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更别说那些“自杀式巡飞弹”能在人群中直接识别目标精确命中。
表面上看,印度这次打的是阿萨姆叛军,但从攻击坐标覆盖藏南到事后不断提“主权”二字,很明显,它想趁着“反恐”的壳子,再往中国边境推一步。
可问题是,这一步,可能就是地缘政治的火线,中国早就在藏南方向部署了完备的防空系统,红旗-9B、动能-3这些名字,印度人不会不认识。
尤其是动能-3,理论上可以打掉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别说区区几架无人机了。
藏南这个地方,中国从来没松过口气,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不认“阿鲁纳恰尔邦”的存在,还专门公布过27个新地名,并列入官方地图,连教材和导航系统都同步更新。
这不仅是说说而已,而是实打实地宣示主权,换句话讲,那片地“姓中”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政策、法律、舆论全线压上去的立场。
更何况,这场“无人机游戏”也不是没有代价的,缅甸虽然没有拦截无人机,但也没有表示支持,巴基斯坦在过去一年里多次用中国的歼-10C战机击落印军阵风,脸打得啪啪响。
就连美国智库CSIS都发出警告,说这种“打了不认”的战术会让战争门槛变得太低,最后不是吓住敌人,而是逼着周边国家全都搞军备竞赛。
换句话说,印度想做的“局部硬碰硬”,很可能会变成“区域大爆炸”。
看上去他们赢了一场空袭,实则可能在战略上输了一个棋局,你想试探中国底线,可以,但别忘了,这条线不是虚设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