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哽咽:我们押上了所有!观众还愿给《封神3》一次机会吗?

一、高开低走:《封神2》的票房与口碑困境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自春节档上映以来,票房虽突破11.55亿元26,但与前作《封神第一部》的26亿辉煌相比,口碑遭遇“滑铁卢”。豆瓣评分仅6分6,观众批评声集中在“剧情魔改”“特效违和”“角色崩塌”等硬伤上。

例如,姬发从果决领袖变为优柔寡断的“圣母”,殷郊的“三头六臂”法相被调侃为“煤气灶成精”512,而通天教主的“伏地魔”造型更引发审美争议5。网友直言:“透支了第一部的信任,观众不会再当冤大头。”

二、的哽咽恳求:押上11年心血,求一个机会

面对质疑,导演乌尔善在近期路演中罕见哽咽:“这个项目已经做了11年,我们押上了所有。”他坦言第二部未能满足观众期待,但恳请给予《封神3》最后的机会:“没有观众的支持,闻太师和邓婵玉甚至无法回朝。”

  • 创作理念:乌尔善将三部曲比作“人体结构”,第一部是“头脸”,第二部是“腰身”,第三部则是“腿脚”,需三者完整才能表达史诗内核。
  • 改进承诺:他表示会吸收批评,调整特效审美(如减少西方化设计),强化主线叙事,并让姬发、殷寿回归核心地位。

三、《封神3》的生死局:特效更难,但观众还买账吗?

据乌尔善透露,《封神3》已完成剪辑,特效难度远超第二部,涉及“九曲黄河阵”“神仙混战”等宏大场面。团队启用《权力的游戏》《星际穿越》同款公司Scanline VFX,斥资18个月打磨殷郊法相,但仍面临三重挑战:

  1. 信任危机:观众质疑“4500元外包特效”谣言虽被辟谣,但前作口碑崩塌已动摇信心。
  2. 审美争议:中国神话的东方韵味与西方魔幻风格的融合仍存争议。
  3. 市场压力:若第三部票房未达20亿,整个系列可能血本无归。

四、观众的两极态度:最后一次机会?还是“不买账”?

  • 支持者:部分影迷认为《封神》系列承载了中国神话工业化野心,愿为情怀买单:“只要第三部回归主线,我愿意再信一次。”
  • 反对者:更多观众直言“不会再上当”:“导演的真诚不等于作品质量,封神IP不该被糟蹋。” 甚至有网友讽刺:“建议乌尔善回外蒙拍片,别祸害封神了。”

五、爆款逻辑:如何用“悲情牌”唤醒观众?

乌尔善的哽咽与恳求,本质是一场“背水一战”的悲情营销:

  • 情感共鸣:以11年心血、11000名团队成员的付出为情感支点,唤起观众对国产电影工业的宽容。
  • 悬念营造:释放“第三部已剪完”的消息,暗示“成败在此一举”,激发好奇与讨论。
  • 话题捆绑:将作品命运与观众选择挂钩,塑造“支持即助力中国电影”的集体使命感。

结语:最后一次机会,还是最后一搏?

《封神3》能否逆转口碑,不仅关乎一部电影的成败,更折射出中国奇幻大片的工业化困境:当资本、技术、情怀与观众耐心交织,乌尔善的“押上所有”是悲壮自救,还是无奈谢幕?答案或许就在观众的一念之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