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城市足球联赛成了网络热点。据媒体报道,刚刚举行了两轮比赛的江苏城市联赛,场均观众近万人,揭幕战镇江队的主场更吸引了高达1.8万余球迷现场观赛。这比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平均上座率还要高,甚至要高过许多中超、足协杯比赛的上座率。
一个首次举办、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业余足球联赛的现场观赛人数何以能压过职业联赛,表现出别样的人气?
首先这和接地气的赛程安排大有关系。江苏城市联赛的所有比赛基本安排在周末,揭幕战和决赛通过电视直播,其余比赛采取网络直播。此外,球队打着各自城市名号,表现出鲜明的城市文化属性,让球迷心怀浓烈的“主场感”。
在球队的人员组成方面,则体现出多元化和“子弟兵”化。以扬州队为例,该队以打入第十八届江苏省运动会四强的队伍为班底,融入了“民间草根球王”与高校技术流球员;镇江队则把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的足球高手纳入其中,方昊、胡鸣飞等镇江籍职业球员的加盟,更令队伍如虎添翼,也给城市联赛平添吸引力。
这项被列入2025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旨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欣赏高水平足球赛事的联赛,呼应了一个经济大省希望把足球搞上去的愿望,也消解了很多江苏城市球迷无高水平足球赛可看的窘境。
在中国职业联赛的版图上,中甲南通支云、苏州东吴、南京城市,中乙海门珂缔缘、无锡吴钩等球队是江苏足球仅有的血脉。这种状况,与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符。
能让球迷有机会在家门口看职业足球比赛的江苏城市,寥寥无几,众多江苏城市成了职业联赛抵达不了的地方。这些城市从没有激起过职业足球的喧嚣,似乎成了足球的“荒漠”。是这些城市的群众不喜欢足球、无意观看足球赛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江苏省城市联赛镇江队和扬州队的比赛中,来自镇江外国语学校足球校队的少年陈子昂向媒体记者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在家乡看这么大型的比赛,以前没有‘主队’概念,现在能现场为家乡球队加油,感觉很新奇。”这番话,说出了很多江苏足球迷的心声,江苏人并不缺乏“足球细胞”和足球激情,但确实欠缺足够多的被足球文明滋养的机会。
资深江苏球迷都有一个心结。自2021年江苏苏宁俱乐部留下“夺冠即解散”的黯淡一页后,江苏足球遭遇重挫。此后,除了南通支云在中超联赛短暂打拼过两个赛季外,江苏足球在顶级联赛层面再无存在感。数年间,江苏球迷一聊到这个话题,便会三声嗟叹。
三年前的盛夏,某日40摄氏度高温,我和所在业余足球俱乐部的一众球友在南京奥体中心足球场和江阴法尔胜足球俱乐部打了一场友谊赛。二十多年前,该俱乐部征战中国乙级联赛时,我还在异乡现场看过他们的比赛。
业余足球俱乐部里,有媒体人,有律师,有生意人,有足球教练,有名医,还有前职业球员。彼此水平参差不齐,但一样狂热地爱着足球。这场友谊赛的结果并不重要。
彼时,站在草木萋萋的球场上,我不免心生悲凉。这里,曾是江苏苏宁俱乐部的主场。拉米雷斯、特谢拉等一众巨星曾在这块热血铸就的草皮上一次次凌厉地射门。如今,这一切如幻景。
要打开这个心结,当然需要江苏球队重新打进顶级联赛,甚至再次“登顶”。而这,既是一个如何从低级联赛逐步进阶的技术性话题,也是一个如何打造更多足球强市的建设性话题。无疑,通过举办更多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赛事,调动球迷看球、踢球的积极性,激励更多青少年投身足球事业,是振兴和发展地方足球的关键所在。
在国内,地方业余或半职业联赛并不鲜见。中国第一个省级足球联赛,便是广东成立的。
有意思的是,面对江苏省城市联赛的出圈,山东球迷也按捺不住了:江苏城市联赛特别火爆,咱山东也能办城市联赛,“和江苏13个城市比起来,咱山东有16个地市,赛程更好安排”。
假如有更多省份开启城市联赛,会是怎样一种盛况?换言之,我们希望城市联赛给城市和大家带来什么?
这就涉及举办城市联赛的另一层要义——在垒实地方足球“塔基”之外,足球文化理应给市民带去更多的欢乐,让市民更具幸福感和获得感。
球迷爱说,“唯有足球不可辜负”。足球文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坦率地说,我们在对足球的理解上、在对足球文明的建设上,还有着诸多不足之处。在城市,足球天才“12岁退役”、踢球场地“一场难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等现象,反复提醒我们,只有做大城市的“足球基数”,才能消解一个个“足球荒漠”,营造出更具张力和活力的足球氛围,唤起更多人对于足球的信心和兴致。
足球需要有更多、更鲜活的方式连接球迷、产生共鸣。如火如荼的贵州“村超”已经走向全国,城市联赛也可以办出更高境界。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伍里川
责编 辛省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