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会同交通运输部于6月底进一步下达4500万元,新增支持安徽、湖北、重庆、黑龙江等4个省(市)做好汛期水毁公路应急抢通工作。

此前,财政部已会同交通运输部下达1.05亿元资金,支持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7省(区)开展公路抢修。

据介绍,此次新下达的资金用于支持地方全力处置因山体滑坡、路基坍塌等引起的公路损毁和阻断,做好汛期灾损公路抢通保通,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

太湖、洞庭湖迎今年第1号洪水

水利部昨日发布汛情通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当日7时25分,太湖水位涨至3.80米,达到警戒水位,太湖发生2024年第1号洪水。

这是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大江大河发生的第12次编号洪水。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加强太湖流域排水调度,动态优化调整排水调度方案,确保防洪安全。

水利部汛情通报显示,未来3天,太湖流域据预测仍有降雨过程,太湖水位还将继续上涨。水利部门将持续紧盯太湖流域强降雨和洪水过程,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会商研判,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全力做好洪水防御。

此外,记者从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了解到,受持续降雨影响,6月30日9时,洞庭湖的标志性水文站城陵矶水文站水位涨至33米,到达警戒水位,并达到洪水编号标准,“洞庭湖2024年第1号洪水”形成。目前,洞庭湖水位呈继续缓慢上涨态势。湖南省洞庭湖水利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洞庭湖区各地已提前作出部署,加强防汛值守、抢险备料、巡堤查险,全力保障度汛安全。沅江市、岳阳县、桃源县等湖区县(市、区)出现堤坝渗漏、管涌等险情,当地政府迅速进行了处置。

南方汛情持续98条河流超警

记者昨日从水利部了解到,连日来,西江、长江、太湖相继发生编号洪水。当前,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江、太湖流域等地的98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水利部当日发布的汛情通报显示,当前,长江中下游干流莲花塘和码头镇至南京江段、太湖、西江干流平南和龙圩至梧州江段、江西鄱阳湖及修水、湖南洞庭湖及资水、湖北滠水、贵州沅江上游支流舞阳河、安徽青弋江和水阳江、江苏秦淮河、浙江东苕溪等98条河流超警。

据水利部预测,至7月2日,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和西江中游将持续出现强降雨。受其影响,洞庭湖口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干流将于7月2日前后全线超警;太湖将于7月5日前后出现超警0.3米左右的最高水位;西江梧州段水位6月30日夜间退至警戒水位以下后可能再次上涨。

水利部9个工作组在一线协助指导

水利部当日组织防汛会商,有针对性地部署长江、太湖、西江等流域防汛工作。水利部门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和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调度长江三峡、西江龙滩等流域控制性水工程,尽力减轻下游压力;加强重点河段堤防巡查防守;做好洲滩民垸运用准备;做好水库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等。

目前,水利部维持对江西、湖南、湖北、安徽4省的洪水防御Ⅲ级应急响应和对黑龙江、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水利部共有9个工作组在一线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洪水防御工作。

讲述

贵州镇远古镇紧急转移6000余人

28日晚至29日,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加之上游来水汹汹,穿城而过的公式阳河水位急速上涨。29日下午2时,洪峰水位达465.5米,超保证水位4.5米,创有水文记录历史新高。

“活了60多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水!”29日晚,公式阳镇居民甘功祥坐着皮划艇从古城深处转移出来时对记者说。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5A级景区,镇远古城内有上万名游客和当地居民。转移群众,是抗洪一线的重中之重。

镇远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杨秀燕介绍,9支救援抢险队伍260余人和全县干部群众5200余人全力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已安全转移群众6000余人。县城设置12个紧急避险临时安置点,不间断接收安置人员。

贵州镇远是著名旅游区。镇远古镇是贵州黔东南镇远县名镇。因为旅游资源较为有名,镇远古镇有不少酒店、民宿,本次洪水中,公式阳河两岸的一些民宿、酒店遭到洪水破坏。昨日,一名民宿老板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她家的民宿在后面的街道上,不是直接临河的,但即使是这样,民宿的一楼还是被水冲了,水最深的时候一楼整个被淹了。临河那边的商铺、民宿基本上都被淹了,都没过了二楼。为了保证游客安全,一些订过房的游客他们会劝退,让游客改行程过段时间再来。现在水已经慢慢退了,大家都在重建、收拾,恢复正常大概需要几天。

另一位民宿老板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家的民宿就在公式阳河河边,往年这时候正是游客多的时候,这两天洪水最大的时候几乎快淹到民宿的二层。“现在水已经退了,我们正在清污,店里一楼的东西被水泡了,全部要重新打理。”他表示,镇远古镇这边上世纪90年代也发生过一次大洪水,但这次洪水更大,他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因为水太大,靠河的民宿、商铺基本都被淹没到二楼。据他介绍,洪水是慢慢上来的,他们就边看边撤离,“能走的地方就走,能坐车就坐车,有些地方就坐船”。

记者了解到,目前,救援人员和镇远的居民已经开始清淤,生产生活正在有序恢复中。

文/本报记者李铁柱实习生宗佳琪

(北京青年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