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玫瑰的故事》已经大结局。
最让我动容的,不是黄奕玫跟傅家明的生离死别,而是苏更生的自我救赎。
她的人生简直是地狱开局。
早逝的父亲,吸血的母亲,懦弱的弟弟,还有个禽兽不如的继父...
16岁那年被继父性侵,
拼命呼救也叫不醒装睡的母亲,看见全过程的弟弟,却因为害怕不敢指证。
这段难以启齿的过往,成了苏更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原生家庭成了困住苏更生的牢笼。
为了逃离,她独自去了北京,
靠自己打拼出一番事业,但逃得再远,也无法摆脱像水蛭一样吸血的母亲。
将她视为供养全家的血包,打电话就是要钱。
不仅要承担家里的生活费,还要负责弟弟的学费,继父撞到人,也要让苏苏出钱解决。
最可恶的是,因为母亲的纵容包庇,继父再次猥亵6岁幼女被发现。
又打电话给苏苏,要她出钱摆平。
苏苏狠心拒绝后,终于问出当年为何不救她?
而妈妈的回答,让她彻底绝望:
“不就是那一次吗?”
“那种是我们每个女人都会经历”
“如果没有他,我们母女俩都得饿死,他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打着“为女儿好”的名义,合理化继父的禽兽行为。
妈妈的每句话都像刺一样,扎进苏苏心里,也彻底击溃她对亲情的幻想。
决定与母亲断绝来往,解除了血缘的羁绊。
最后亲手将继父送进了大牢,完成自我救赎。
看到这个结局,说实话真的很爽!
也让这部剧的意义更加丰满,不仅是女性成长,还有原生家庭的影响。
苏苏的这场自我救赎,
或许给了更多人逃离有毒原生家庭的勇气。
02
苏苏能成功“越狱”,自然有她强大的一面。
拼命学习考到北京,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获得上司的完全信任,成为公司掌舵人。
为自己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北京买了房安了家。
这是她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
表面冷淡,对人处处防备,但性格底色是温柔善解人意的,共情能力特别强。
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察觉玫瑰的情绪,适时安慰。
也能在众人都不看好方协文时,告诉他不要自卑敏感,抚慰他的不安。
羡慕玫瑰,生来就有爱人的能力。
虽然无法在原生家庭获得爱,但苏苏也有属于她自己爱人的方式。
外表有着坚硬的壳,内心却并未筑起高墙。
而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去爱人,像蜗牛一样,一点点伸出触角去触碰自己的幸福。
庄国栋和方协文越活越像父母,对待人和事都习惯向外索取,渴求获得他人的认同。
所以一直被原生家庭局限。
而在苏苏身上,看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内核。
她敢于直面原生家庭的痛,即便有着惨痛的过往,也并未因此自我封闭。
依然对世界真诚以待,把自己养育得很好。
抓住机会改变自己,自我疗愈,而不是等在原地被别人救赎。
这股积极正向的力量,也在无形中改变苏苏的能量场,吸引更多高能量的人。
比如好闺蜜玫瑰,好上司Tina,好男友黄振华。
最终事业爱情双丰收
所以,原生家庭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能活成什么样,关键还是在自己。
03
近些年,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越来越多。
不得不承认,中国式父母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置于“被控制”的状态下。
强势的父母,没有边界感的亲戚...
窒息的爱和关心,往往让子女感到压抑和不舒服。
而当他们想要逃离时,又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子女不孝,不尊重传统,不看重家庭。
这样传统的家长制文化,显然不被新生代认同。
所以,近几年在年轻人中出现了“断亲潮”,减少与父母的联系,也不与亲戚来往。
甚至有些为了逃离原生家庭,直接与父母断绝关系。
不过,这样的方式治标不治本。
与不合理的家庭伦理文化断绝,跟家长制文化切割,做到“精神断亲”,或许更为可行。
特别是与三观不合的父母沟通,争吵是无用的。
要戒掉与他们辩论的欲望。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多父母都是固执的,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作为子女学会“阳奉阴违”就好。
同时,也要承认父母的认知局限。
其实很多父母,是不懂得如何向孩子表达爱意和关心的,能沟通就沟通,不能就让他一步。
如果父母“中毒”太深,像苏苏那样已经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那就拉开物理上的距离。
远离消耗自己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自洽的世界。
将自己的精神和经济彻底独立出来,学会独立面对事情,强大自己的内核。
降低对父母的期待,不再渴望得到他们的认可理解和肯定。
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也被原生家庭困扰,希望能明白:
真正能救赎和疗愈自己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逃离不了就改变自己,更不要去恨,恨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消耗。
学会修炼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
像苏苏一样,即使在泥沼一样的家庭长大,但依然要把自己养得很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