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陶昕然前几天宣布离婚,“没有狗血剧情”,语气实在,淡淡遗憾。网友纷纷表达理解和祝福,希望她未来更好。

十年前,不是这样的。

因为这个角色演得实在太好,更因为人类认知的参差,陶昕然被网暴了好几年,同小区一个阿姨在地库里划烂了她的车,甚至有人在她刚生宝宝的时候咒骂孩子,这触犯到了一个妈妈的底线,她再也不忍了,与之对骂。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们对安陵容的态度,从单一的黑变成了复杂的灰,从讨厌渐渐生出了共情,“人人都想做甄嬛,可遍地都是安陵容。”

安陵容做过很多恶事,洗不白。但张爱玲笔下,范柳原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那么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这话同样适用于安陵容。

我想可以把安陵容的故事概括为——低起点高敏感型女生,无效内卷的一生。

虽是戏中人戏中事,也希望能陪你一起避坑。

安陵容的人格缺陷,有它的来处。

她母亲是手艺精湛的绣娘,拼命刺绣挣钱,熬瞎了眼睛,为丈夫安比槐捐了一个松阳县丞的官职,安比槐上位后立刻忘本,宠妾灭妻。

父亲养着几房小妾,却让女儿戴着最廉价的素银簪子进宫选秀。物质匮乏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与之相随的尊严贬损、生存焦虑、权力依附型人格。

压抑童年留下的创伤,在安陵容进宫之后无限放大,她将对父亲的期待和失望投射给皇上,将对母亲的心疼转化为对权力的饥渴,形成扭曲的价值观:自己不值得被善待,一切恩赐都要拼了命去交换,自己没有尊严,必须依附强者才能苟活,“我从来由不得自己”,不配得感极强。

安陵容的高敏感,让她内耗严重,也因为钻牛角尖,阻碍了对事物本质的判断力。

后宫里每一对仇敌都有因果,但“安陵容为什么害甄嬛”,成了观众心头最大的迷惑。

甄嬛一直照顾她,从物质资助到精神支持,在她被“退货”遭到群嘲的最低谷不离不弃,又亲手帮她争取机会上位。

可安陵容会因为一句话,一件小事,就从根本上误解、背叛自己最好的朋友。

当甄嬛将她送的浮光锦转送浣碧,她立刻破防,断定甄嬛此前对自己的好意都是施舍。她去冷宫处死余莺儿,立刻去找甄嬛表忠心,却在廊下听到眉庄和甄嬛说“没想到陵容这样心狠”,她立即在内心与她俩决裂。

她和甄嬛碰巧都绣了寝衣送给皇上,皇上嫌她那件金龙出云的纹样小气,淳儿多嘴讲了这件事,更加刺激到了她的敏感心思。

按理说,她应该恨皇上,哪怕恨淳儿呢,但她偏偏恨上了甄嬛。

一是嫉妒,二是愚蠢。

从安陵容第一次走进甄府,看见连浣碧流朱的衣服首饰都比自己华贵的那一刻起,阶层差异和贫富差距就让她内心失序了。甄嬛得宠后,她心里的刺扎得更深。

身边人的成功,比远处人的优秀,更容易激起隐秘的妒火。这是安陵容的致命缺点,也是很多人的劣根性。

说她愚蠢则是因为,她抓不住主要矛盾,看不清问题本质,容纳不了弹性与灰度,更不会识人站队。

所以她拿着放大镜去看甄嬛对自己的“不好”,并在皇后释放出信号之后,迫不及待去投靠。

甄嬛阵营的成员,固然是因时因势,有变化、分亲疏,但底色是暖的,彼此都有一份真心和体谅。反观皇后的“打胎小分队”,成员之间互为工具,毫无一丝真心和善良。

淳儿、眉庄被害,甄嬛痛不欲生,不惜一切代价雪恨。瓜尔佳氏死掉,皇后毫无怜惜,只有鄙夷:“知道她为什么会死吗?因为她不中用。”对出身低微的安陵容,只会更冷漠。

她们彼此从未给予温暖和共情,甚至没有把对方当人看。在这样的灰色组织里,只有画饼,哪会有长久的晋升空间呢?

假如她的底层逻辑不是“依附”而是“结盟”,或许能好一点。


人是温血动物,上下级之间也会有感情的链接和诉求,再孤僻的人也渴望有归属。

后宫虽然叵测,却并非没有真诚结盟的可能。端妃与温宜,敬妃与胧月,没有血缘关系却有母女深情。甄嬛与端妃结成利益共同体,跟四阿哥彼此温暖最终共赢,都是她们的明智之处。

安陵容是讨好型人格,自卑与敏感的双重枷锁困住了她,她甚至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

又因为强烈的不配得感,她用自残的方式拼命,使自己成为一台毫无感情的KPI完成机。

后宫女性为了生存,必须人均一百零八个心眼子。

甄嬛的心机,是美好、轻巧的——为她在鬓边插一朵海棠花,替她选一袭浅绿衣裳,衬托一回眸的清丽气质。

安陵容的心机,阴沉可怖、用力过猛——割血做药引、舒痕胶下药、往狱中放老鼠。

安陵容是顶级的小镇做题家,制香、刺绣、唱歌、冰嬉,都做到精湛的程度,就像网友说的:当敬妃在寂寞长夜数着宫里326块砖的时候,安陵容正在疯狂健身、补课、做实验。

她对自己变态狠,服息肌丸、熏迷情香,失声、不孕,将身体像一次性抹布那样用完即弃。这种自毁式努力,让她陷入更深的误区——越证明价值,越沦为工具。

她努力的方向是错的,所以,努力越狠方向越偏。

宫宴之上,她乘小船出场,身穿桃红色衣裙,面罩轻纱唱小曲,这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尤其是深宫背景下,是一种很轻佻的行为,类似于在严肃的行业会议上忽然上台跳性感舞蹈,是一招险棋。

闯荡职场,人设是自己给的。当她选择了以色侍人的路线之后,再想改写定位,走知性和智性的路线,已经没有可能了。

所以即使巅峰时,她的封号“鹂妃”也只是个玩物的名字罢了。当然她心知肚明,全剧中她对皇上说的唯一一番真话,就是最后扯下遮羞布的时刻,“臣妾不过是您豢养的一只鸟,您又何曾有一丁点喜欢过臣妾?您对待我,和对待一只听话的小猫小狗,有什么区别吗?”

工具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工具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而人随着经验的沉淀、人脉的累积、感情的流动,只要“不离场”就会有饭吃。

作为后宫卷王,安陵容的内卷是盲目、无效的。

眉庄就聪明得多,在对大橘彻底失望之后,默默退出竞争,转而去服侍太后,深研养生,相当于在后宫有限的岗位中开辟了新的职业赛道,且福利和保障好得多。

后宫中,最终活得长久的人,比如甄嬛、端妃、敬妃,共同点是都接纳命运的无常,“允许一切发生”。

安陵容毁在她的严重拧巴上,不甘平庸,不会突围,不辨好坏。

她把身体工具化、关系功利化、价值外部化,于是彻彻底底失去了自己。

所有打不死的小强,最终都不是死于外部敌人,而是死于自己信念的决堤。

她彻底下线之前,有这样一幕。

皇上召她去问罪,在路上她久违地抬起头,看见了阳光。大难临头,她却笑了,笑容明亮又舒展。她自言自语,“这样好的阳光,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那一刻她就决定了,用最决绝的方式,彻底摆脱身心的紧绷。

《甄嬛传》是爽剧的反面,看完只有无尽复杂和虚空。网友@Mary说:“掏空感的本质是,宫斗不创造价值,默认资源固定的局里,熵增越来越大,每个棋子都会走向灭亡。”

封闭系统里,一切竞争,都是零和博弈。

跳出戏外看安陵容的一生,给现代女孩的启示或许就是——

可以敏感,但不要钻牛角尖;

保持清醒,但不要自怨自艾;

尽量努力,但不要榨干健康;

经营关系,但不要失去自己。

共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