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在读女博士生实名举报导师性骚扰。

22日8时40分,@中国人民大学 首次发布声明。

22日19时4分,@中国人民大学 再次发布情况通报。

22日21时38分,中国人民大学被博导性骚扰的当事人@人大维泉博士生王d再发微博。

点评:

一是当事人非常认可校方的处置。@人大维泉博士生王d 事后在微博中称,“学校的从严、从速处理,并且今天下午就给出了处理结果,我非常感谢,也为快速处理和决不姑息的态度和效率而自豪。”从严、从速,对应的是态度、效率,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应对处置成功的关键词。

二是网民的反馈是积极正向的。比如网民@小小小小小_哥 称,“学校的处理很快,司法程序也应该紧跟其后”,得到3700余个点赞。网民@洋流君表示,“这个惩罚力度,拉满了”。还有网民称,“人大《情况通报》没有护短,处理和反应还算迅速。”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已是难能可贵。

除了应对处置速度和绝不姑息的态度,中国人民大学两次回应的具体内容也可圈可点。

首次回应,以表明态度和下一步行动为主,简洁明了,再无其他赘述。比如,表明态度的语句,“高度重视……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表明下一步行动的语句,“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连夜开展调查核实,将于近日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二次回应,通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开门见山,讲清调查情况,“举报情况属实”;重点着墨处分,包括开除党籍、撤销教授职称等,这也是舆论最关注的部分;最后再次表明态度,强调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并强化长效机制的建设。整个通报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是一份值得学习的通报。

再回到舆论点赞的“快”,此次中国人民大学在整个舆情应对中,到底有哪几“快”,笔者认为:

一是监测预警快。为何这样说?虽然第一份通报是22日发布,但实际上,7月21日当晚学校已关注到举报信息,连夜开展调查核实。而@人大维泉博士生王d实名举报也是在当晚。由此可见,学校是第一时间监测到舆情信息,为后续的舆情应对处置留足了时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快速的监测预警是做好舆情应对的前提。

二是首次响应快。人大并没有在21日晚监测到舆情后立即回应,也没有等调查出结果后回应,而是边核实调查边回应,体现了线上线下的动态灵活,体现了在最合理范围内的“快”。

三是舆情处置快。21日晚监测到舆情,到22日晚发布第二次情况通报,时间间隔在24小时左右。从调查核实,到给予处分,到起草、发布通报,这个线下处置应对可谓是非常高效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