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虎年说虎。老虎,对我们华夏民族而言,早已不仅仅只是山中猛禽了,它在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演变中,逐渐演变出了各类有趣内涵,比如,在我们“先人”的记忆里,他可以是“灵兽”,可以是“守护神”,可以成为“兵符”、变成权力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当“虎”成为姓氏的时候,有一部分虎姓族人反而将“虎”读作“猫”。下面,请各位和颜小二一起,来回顾一下“虎”在我国千年历史中的不同寓意吧。 1、从自然界猛禽到祥瑞、守护神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辈对于未知而强大的自然界往往是抱着“敬畏”之情的。于此,对于“虎”这样威风凛凛、体型庞大、皮毛华丽的猛禽,先辈们往往会产生一种与惧怕不一样的“敬畏”,这是对“强大”力量的尊重,亦是一种面对“未知危险”时知足知止的“生存智慧”。 处于对“虎”的敬畏,老虎在我们祖先心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它被赋予了各类意义。比如,早期曾有“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种说法,这是将“虎”神化成了一种灵兽,于此,“虎”会在中国神话中以仙人的坐骑而存在。

后来,“虎”渐渐也有了“守护神”之意,古语有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击鸷牲食魑魅者也”,此语汲取了虎的强大之意,因为它能“击鸷牲食魑魅”,所以也被人们认为具有一定的“辟邪除祟”功效。于此“虎”的形象会经常出现在玉佩、枕头、以及小孩子的衣物上。人们此举是希望借“虎”的力量,虎虎生威,驱除邪祟,以此祈求生活祥和、一帆风顺。

2、权力的象征:虎符 源于千百年来人们对“虎”之强大的一贯认知,对“虎”的感情,从最开始的“敬畏”,到最后演变成了“生活中的权威”,比如我国古代一度象征权力、可以调兵遣将的“虎符”。 据记载,周王朝时期的姜子牙发明“兵符”,以兵符为信物,代表君主调兵遣将的命令,以保证调动军队时的“绝对执行”。因为“虎”在人们心中“百兽之王”的地位,也因为虎在丛林之战中“百战百胜”的神威,于此,兵符常以“虎”的形象出现,虎之形象的兵符便被称为“虎符”。

根据史料记载,“虎符”的出现与使用,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材质一般为铜,也有金、玉和竹制作的虎符。同时,因为“虎符”作为兵符被使用,往往需要一分为二,其中一半中央保存,而另一半则是接受兵符、带兵打仗的将领保存,等到真正调兵的时候,会以两片虎符拼接“为验”,以此验证军令真伪,达到准确传达军令、调兵遣将职能。 值得一提的是,兵符不仅仅只限于“虎”这个“形象”,在秦代时期,也曾出现过“龙”和“鹰”的形象,但无论形象如何,其实背后都是源于对这种动物身上所具备的“力量”或“品质“的象征。 3、“虎姓族人”以“猫”喊虎 “虎”除了被古人当作“守护神”、“祥瑞”或者是权力的信物与象征,也有一部分华夏子民以“虎”为姓,成为“虎族后人”。

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虎姓都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姓,而我们对虎族人的追溯,可以在一些古书上找到蛛丝马迹,比如《风俗通》曾记载“合浦太守虎旗”,于此,我们可以知道,汉代时期就已经出现小有作为的虎姓族人了。 有趣的是,南京有这么一批“虎姓族人”,他们在1998年时曾去虎姓发源地四川寻找姓氏的“根”,继而发现,当地人将“虎”读“猫”,非常有趣。经过深究后发现,之所以这样更改读音,有因为“大小讲究”,因为当地人认为“猫是老虎的师傅”,所以会“按大喊小”,便会以“猫”喊“虎”,于此当时那个地方的“虎家寺”被叫作“猫家寺”。

4、“虎”在古人生活中的各类寓意,代表了华夏族人对生活的期待 为何颜小二这里要和大家讲这么多与“虎”有关的历史或民俗呢?一来是应虎年的景,二来,也是期待和各位读者一起,从“虎”在华夏民族千年文化中代表的不同寓意,以及发挥的不同作用中,体会到我们先祖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热爱中,有对自然界以及强大力量的敬畏,有对美好生活的厚重期待。带着这种情感,从历史中走出来的猛虎,不单单是单纯的猛禽,而是积淀了几千年之当代人民应该继承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瑰宝。

我们尊重虎的“威严”、向往“虎”的强大,传承虎勇猛刚强的精神,将“虎”互作“安康、强大、庄严”等各类积极“精神符号”,这一切的一切本背后,彰显的是我们几千年来华夏子民对生活的“用心”,正式这种“用心”,让我们在面对各类未知苦难能够时刻保有勇气、不被绝望压倒。某种意义上来说,在颜小二看来,对“虎”象征意义的解读,其实是一种面对未知挑战、获得迎难而上之勇气的过程。 谨以此文表达颜小二对“虎”以及先辈智慧的经营,期待以自己微薄之力,传播传统文化,为精神传承贡献一点力量。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