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大臣联名上奏,乾隆看到署名后,当即大怒:你怎么能称奴才 最近有关清宫的电视剧都陆续播出,因为过于火爆,让广大观众对于剧情之外,其他有关清朝的礼制也产生了兴趣。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在古代,等级地位非常的分明,很多时候不小心称呼出错可是要掉脑袋的。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佩戴什么样的饰品都有严格的要求。连一餐几个菜都是按身份不同,配置就不同。可以说,通过古代的称呼,穿着,几乎就可以大致判断这个人的身份,今天主要研究一下称呼这个事情。

在公元1773年,也就是乾隆时期,大臣天保是满族人,马人龙是汉族人,有一次两人一起负责一场科举舞弊案,将调查的结果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古代的皇帝也是比较苦逼的,怎么说,如果臣子上的奏折批不完,是会被言官说的,旁边还有一个史官记录,一不小心就会在历史上留下懒惰的名声。但很多臣子的奏折也是划水的,他们也得表示自己勤快啊,很多写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一件事上奏几次,搞得皇帝烦不胜烦,还得回复。这一次的奏折虽说没划水,但也没啥一定要皇帝处理的内容。

于是乾隆帝看得打瞌睡,结果好不容易看完了,发现署名给出了花样,当即大怒。原来两人因为格式问题,都署名在奴才下面。自然这两位被骂得狗血淋头,这是为什么呢?别看字眼上臣比奴才格调高,在清朝,只有当官的旗人才能说自己是奴才,表示自己和皇帝是一个民族,是一家人。而汉族人是不可以自称奴才的,都是臣,清朝虽说总是喊着满汉一家,但其实把汉人还是没当自己人。因这事,皇帝还特意下令,以后满人和汉人臣子一起上奏的时候,只能称臣,这也是够严格的。

在此之外,清朝的后妃们,不是像电视剧里面自称本宫、臣妾的,面对皇帝和上一辈,一本是妾身、奴家之类的。面对下一级别的说吾或者我。除了皇帝的父母和上一辈可以称皇帝,其他人都是尊称为皇上的,这也是应了那句皇权在上。还有就是生前的封号和死后的谥号,生前封号和身份及受宠程度对等,大家一般都知道。谥号是独谥加上帝谥,独谥是单独的评价,而帝谥就和皇帝有关,比如康熙谥号仁,他三位皇后,分别谥号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真正的出嫁就从了夫啊,不论是活着名字还是死后的谥号。 素材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