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晚唐政治腐败,士人在仕途上进身的机会很少,他们大多寄身于幕僚,在政治生活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李商隐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自幼丧父,生活孤苦,期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19岁时跟随令狐楚,25岁中进士,前途一片光明。 383年,李商隐娶王元茂之女为妻,在这一年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但因为牛李党争的排挤而没有被录取,后来再试得中,却因为他人从中作梗而被调至他处。 官小位卑,处处遭到现实的毒打,空怀满腔抱负,最后也只能到处漂泊,潦倒至死。 可以说,李商隐的一生都充满着孤独: 有时世的落寞、家世的衰败、妻子的早逝、朋党的困惑,等等。 孤独这种情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今天带来的四首诗,我认为是李商隐最好的作品,一字一泪,写尽世人的孤独。

孤独是,找不到知己的怅惘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流莺》 无家可归的黄莺四处飘荡,它飞过了山丘,飞过了河流,却始终无法寻觅到自己的栖身之地。 它以凄凉婉转的叫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别人的良辰美景也许并不能成全它的理想。 不管阴晴云雨,不管白天黑夜,千家万户的门有开有关,唯独那只黄莺无处落脚,无法把握自己前进的方向。 诗人自己也是伤春人,如今看到那孤单飘零的黄莺更是悲从中来。 “凤城何处有花枝”,偌大的长安城,哪里又有供流莺栖息的花枝呢?

孤独,是中年丧妻、独自一人的悲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你问我归期,我不知道,此时此刻,巴山的夜雨涨满了池塘。 我想象着回家以后和你说整整一晚的话,聊的都是此时此刻的这场夜雨。 诗中的“君”,指李商隐的亡妻王氏。 这首诗写于851年的秋天。而就在这年春天,李商隐离开生病的妻子,前往他乡赴任。他怎么都想不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诗中的情感非常纯粹,已经得知妻子亡故的李商隐,一直在想象中和妻子交谈,他多么希望回到妻子身边,和她彻夜长谈啊!

孤独是,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 诗人在暮色中去寻找一位山中孤僧,通过体味山中疏淡清丽的景色,孤僧闲适恬静的生活,诗人悟出了禅理,感到大千世界都是微尘。 如果更进一步,将眼光扩展到整个宇宙,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也不过是细小的微尘,人在其中的位置就更微不足道了。 站在这样的宏观角度,再来看看曾经反复折磨自己的那些哀乐爱恨,就更加不值得挂怀了。

孤独是,人到中年,万事皆憾的落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这首诗是李商隐晚年回顾平生遭遇,为抒写身世之感而作。 这篇《锦瑟》素来以难解著称,众说纷纭,其实首位两联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这是思华年而不胜惘然之作。 写作此诗时,李商隐已经46岁了,这与首句见五十弦瑟而心惊正好吻合。 所以颈联、颔联都是承接“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一句,既描摹锦瑟所奏的迷幻、哀怨的音乐意境,同时也借助这种意境,对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做一个概括。

李商隐的一生,是在日暮西山的晚唐时期度过的,因此诗风免不了带有忧郁色彩,《锦瑟》以忽闻琴声开头感叹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以思华年为主旨,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无力回天的伤感淡然。 全诗读来让人恍若隔世,神游物外,最后又戛然而止回到现实,令人唏嘘。 两首《青玉案》,一个前无古人,一个后无来者,词史上最经典 7首写雪的诗,诗文没有一个“雪”字,却写尽大雪之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