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落幕英国苏
二战刚打完那会儿,英国虽然挂着胜利国的名头,但其实已经元气大伤,国库空虚,殖民地也开始松动。美国这时候推出的租借法案,本质上就是用物资援助换取英国的海外资产和基地使用权,这事直接让英国的经济主导力一步步滑坡。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主导确立美元挂钩黄金的体系,英镑从全球贸易老大位置上退下来,英国的制造业也跟着受影响,高科技出口受限,渐渐就得从别国进口基础工业品了。
转到苏联那边,冷战拉开帷幕,美国1983年搞的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砸大笔钱进军工,占了GDP两成左右,民用经济被挤压得不成样子。1986年油价暴跌,更是断了苏联的外汇来源,内部矛盾堆积,加上美国通过广播和支持异见者渗透意识形态,1989到1991年间,东欧阵营先散,苏联自己也解体了。
这两次,美国的策略都是抓住对手弱点,经济军事双管齐下,稳固了自己的位置。其实,英国和苏联的衰落,都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美国只是推了一把,让过程加速而已。英国从世界工厂变成依赖外部,苏联从超级大国碎成碎片,这中间的教训在于,过度依赖单一模式或资源,很容易被针对性施压击中要害。
泡沫幻灭日欧卷
日本80年代那阵子经济飞起,汽车电子产品出口到处都是,对美贸易顺差巨大,美国觉得这威胁到自己,就在1985年纽约广场酒店签了广场协议,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日元升值50%以上。这直接导致日本出口竞争力下降,热钱涌入股市和地产,东京地价炒到天文数字,日经指数狂飙到近4万点。
可好景不长,1990年日本央行收紧政策,泡沫啪的一声破了,股市崩盘,地产暴跌,企业银行坏账堆山,经济增长从5%掉到0.5%,就这么陷进失落的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半导体产业也被美日协议限制,日本全球份额从50%缩到10%,高科技优势丢了个干净。
欧盟这边,从1993年成立开始,统一市场和欧元区让它成了经济体量不小的力量,美国的应对就更偏向地缘和经济压力。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国绕开联合国单干,法国德国等欧盟核心国反对,内部就闹分歧。
2022年俄乌冲突,美国推动制裁,欧盟能源依赖俄罗斯的弱点暴露,天然气价格飙升,德国汽车业占GDP7%,美国2018年加征25%关税,直接冲击出口链。阿尔斯通案更典型,2014年法国公司高管在美国被抓,面临巨额罚款,能源业务被迫卖给通用电气,这长臂管辖的手法,让欧盟经济安全感大打折扣。
日本和欧盟的例子告诉我们,美国不光用金融工具,还会利用盟友关系和地缘事件,制造分裂,限制对手在关键领域的扩张。话说回来,日本从经济奇迹变停滞,欧盟从一体化梦想遇上现实墙,这都反映出,在全球博弈中,忽略外部干预的风险,后果往往很严重。
龙腾东方中反转
基辛格当过美国国务卿,对国际事务看得透,他把中国看作美国面对的第五个潜在挑战者,但又强调,中国的发展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历史性的回归,美国如果一味用老套路遏制,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经济从2000年的1.2万亿美金涨到2025年的近20万亿,占美国GDP七成左右,内需贡献率80%,对外依赖没那么重了。要是稀土出口管制一出,美国F-35生产线得停摆,特斯拉电机成本涨30%,这就显示出供应链上的非对称优势。
科技上,中国5G基站占全球六成,量子计算机九章三号处理速度比传统机器快上万亿倍,美国智库报告说,在潜在冲突中,美军区域制空权可能短期丢掉。军事方面,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速度5到10马赫,003型航母用电磁弹射,反舰导弹覆盖第二岛链,美国联合参谋长会议主席自己承认,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时缺某些核心能力。
中国通过集中资源攻关,华为海思搞出14nm芯片,中芯国际28nm产能翻三倍,卡脖子问题一步步解决。基辛格说过,美国试图用旧规则绑住新力量,可能自掘坟墓,中国这种自主模式和韧性,正挑战着霸权更替的旧周期。
其实这事关键在于,中国不是复制前四个的路径,而是走内生增长和创新路,经济体量大,市场深,科技军事实力跟上,国际秩序的重塑可能就此不同。
历史总有轮回,但中国或能打破这个击垮“老二”的魔咒,成为那个反杀的例外,这不光是基辛格的预言,还得看实际博弈怎么走。总之,美国四次得手靠的是抓住时机施压,但对中国这儿,情况变了,韧性和战略深度让结局扑朔迷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