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为何涌入新疆

下一个十年,中国最有机会的地方在哪里?

不是上海,不是深圳,也不是杭州,而是新疆。

这就是最近网上铺天盖地的言论,都在说新疆要起飞了,错过深圳别错过新疆,下一个风口在西部。

每当这么多人一起吹一个地方一件事儿的时候,松哥就觉得情况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又一场无良媒体的狂欢?



松哥扒了不少资料,发现新疆这事还确实没那么简单。

首先有一笔巨款,正在砸向新疆,大约是3.5万亿。

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三个雅江工程的投资总额,四个雄安新区的累计投资,还相当于广东、江苏的这样的经济强省,两到三年的财政收入。

据新华社报道,新疆发改委计划今年实施重点项目500个,总投资高达3.47万亿,其中光是50亿以上投资的巨无霸项目,就将近140个,剩下的项目,绝大多数投资额也都超过了10亿。

换句话说,这些项目都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金白银的大手笔。

这让松哥想起了当年的深圳。1980年代,两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南下,不少地方倾全省之力支援,硬是把一个小渔村建成了国际都市。

而接下来,将有90多家央企组团进疆,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三峡能源等,一个个都是带着几百亿的投资计划来的。

这副架势,确实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但松哥觉得比数量更重要的,是钱投向哪里。



按照目前公布的方案来看,这三万多亿的大头是能源项目,占比超过了六成,剩下的还有交通、算力、民生等项目,每一个都瞄准了要害。

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新疆现在的能源产业有多发达。

说个最直观的,新疆的电价已经便宜到什么程度,工业用电低至不到两毛钱一度,东部沿海动辄就是它的两三倍以上。

之前江苏缺电,找新疆买了50亿度,一度电才一毛钱,简直是白菜价。

而新疆的电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新疆的新能源装机已经突破1亿千瓦,一半以上都是风电光伏,而且接下来还要继续大搞特稿。

像央企三峡能源,就计划投资超700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建光伏+风电大基地,想把整个沙漠都变成超级充电宝。

除此之外,特高压输电线路也在疯狂建设,让新疆的绿电可以瞬间送到上海广东。

到2030年,新疆的发电量预计将直逼一万亿度,相当于德国加法国的总和。

谁控制了能源,谁就控制了未来的工业,这话在今天格外应验。

对于那些耗电大户来说,更便宜的电价,意味着一年光是电费,就能节省几千万甚至上亿成本。

而被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核心驱动力的人工智能,刚好就是耗电大户。

低电价加上天然冷却,让这里的算力成本只有东部的几分之一。

像克拉玛依,现在已经建成了6个数据中心,跻身全国算力“第一方阵”。

当你在上海用DeepSeek的时候,背后的计算搞不好就是新疆的风电在支撑。



在很多人还没察觉的情况下,新疆已经默默地从资源输出地,变成了高端制造基地。

2022年,世界最大20吨海绵钛在新疆吊装出炉。

2023年,国内首条超薄柔性电子玻璃生产线在新疆投产。

去年,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超两成,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超三成,增速全国领先。

以前,很多人觉得新疆太远,远到似乎和机会无缘。

但恰恰是这个“远”,正在变成新疆最大的王牌。

一半以上的中欧班列要从新疆出境,原来海运要四五十天的货,现在陆运半个月就能到。

中吉乌铁路一旦建成,从西安到塔什干的时间直接砍半。

地图上的边疆,正在变成贸易的中心。



不过,按照松哥的风格,说了这么多利好,该说点客观事实了。

新疆的机会是真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这口饭。

地理距离依然存在,文化差异需要适应,产业配套还在建设中。

更重要的是,这里需要的是真正的技术、资本和耐心,而不是投机客。

而无利不起早,这么大手笔的投资,除了吸引那些想踏实做事的企业,也会吸引一些浑水摸鱼的蛀虫。

无论如何,三万多亿砸下去,新疆肯定会变,但会变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好。

可能不是下一个深圳,而是另一种我们没见过的模式。

机会属于看得懂趋势、坐得住冷板凳、真正扎根下去的人。

至于那些想去捞一把就走的,劝你三思,因为西部的太阳很毒,风沙很大,不是每个人都受得了。

松哥说的这个太阳和风沙,到底还有没有另有所指,建议老弟们还是要实地探访一番。

反正,人生需要努力,千万不要躺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