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名校哲学生摆摊卖烤肠,让知识与生活有机融合
1
0
相关文章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据紫牛新闻报道,最近,9位哲学系硕博生在大学周边摆摊卖烤肠的视频在网上走红。中山大学周围,出现一个名为“中大哲学吗喽烤肠”的摊位,宣传海报上写着“中大烤肠、学术交流、哲学交流”。不过,也有一些路人和网友感到不解:名校生为什么也来摆摊卖烤肠?
其实,摆摊的硕博生对这个问题想得很清楚,也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卖烤肠给我们带来了全新体验,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白天忙着看书、写论文、给学生上课,都是脑力劳动。下班后恰好利用摆摊做些体力劳动,换个地方放松心情。”还有学生认为摆摊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前睡眠不好,但现在每次摆摊回来,躺下不到10分钟就睡着了”。
名校研究生摆摊卖烤肠,确实不符合一些人对高校学生群体的“固有印象”。在传统观念里,名校高材生身为“天之骄子”,应该把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摆摊卖烤肠,人人都能干,硕博生干这事有些得不偿失。但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前进,这种保守的观念已经跟不上年轻人的思想变化,也对当代高校学生缺乏理解。
从报道中的几位硕博生的选择来看,他们很清楚自己摆摊的价值所在——并非不专注学业,而是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之外,通过摆摊来体验生活,来获得书本之外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而拥有一种更加“接地气”的生活方式。就思维方式而言,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硕博生更需要在艰深晦涩的理论丛林中艰苦跋涉,时间久了,容易进入“坐而论道”的状态,甚至进入纯粹的精神世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感知。
正如歌德在《浮士德》中所写:“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终日埋头书海的学子,反而更需要增加一些对生活的“现实感”。在摆摊卖烤肠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这正是真实的生活。
在卖烤肠时,这些学生内部难免会有分歧。这就十分考验他们面对现实挑战的应变能力。正如参与者所言,“我们对彼此的脾气秉性更加了解。虽然之前有过冲突,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但现在更愿意坐下来深入交流”。在“接地气”的摆摊活动中,大家学会了团队合作,能够更好地化解矛盾,获得更强的同理心。显然,这些收获很难直接在书本里获得,而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磨练。
另外,还有网友提到,硕博生摆地摊卖烤肠,可以帮他们赚一点“外快”。不过,从报道来看,参与者似乎并没有很在意收入,更多是以此为乐,看重其精神价值。“并非高收入才有快乐感,年轻人要有激情,做一些小事也会很快乐”——团队成员这种心态,也是支撑他们把摊摆下去下去的精神动力。
将“摆地摊”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不是说他们就要以此为业,而是他们在理论之外,给自己的生活找到了额外的乐趣和价值。通过实践与体会,他们将会有更丰富的阅历,进而反哺学术研究。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生活,在这一刻实现了有机融合。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