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几千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有的得到了历史的认可,有的被历史否认。有的则被议来论去,或褒或贬,莫衷一是。曹操就是其中的一个。那么,曹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下面是我的一点浅见。 曹操是一个要名利,但从不图谋虚名的人。 曹操从势单力孤,一直打拼到“挟天子而令诸侯”,可谓收获满满,名高位尊;可谓人臣之极!
但是,曹操从不被虚名所累。汉献帝给了曹操个“大将军”的名衔后,袁绍很介意这一职位,他就让给了他。 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最能体现他的一些真实想法。他说“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他说,假如没有我,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称王,有多少人会称帝;他说,土地财富可以退还,让我交出权位那是不行的,如果我真那样做了,我可能就没命了,等等。 这样看来,曹操的“真实”是多么得可爱,一丝一毫的遮掩都没有!可爱得让某些“正人君子”无处遁形! 曹操是一个重才学,但也不废弃德行的人。 他倡导“唯才是举”。他认为,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是有点瑕疵、有点毛病,也是不碍的。 他说,如果一味要求道德品质无可挑剔,言行举止十全十美,那么齐桓公何以成就霸业?汉高祖怎能创建大汉王朝? 因此,当陈群指责郭嘉行为不检点,可是郭嘉依然我行我素时,曹操也不闻不问,对郭嘉信任如故。
但是,曹操也是很注重道德行为的。他很敬畏正派儒雅的崔琰,很敬重廉洁奉公的毛玠。他把他们看作道德正义的化身。 曹操是一个重清廉,但也不避忌小贪的人。 占领冀州后,曹操没有首先虑及黎民死活,而是陶醉在拥有了大州郡,可广得兵员、大获财富的喜悦中时,崔琰不客气的讽谏,令曹操颜面难堪。
自此后,曹操感佩于崔琰,视之为清廉的榜样、为人处世的表率,崔琰因此得到重用。 他经常跟人说,如果都像崔琰、毛玠那样选拔官吏,每个人都做到自觉自律,我也就没什么做的了。 但是,对他的老乡丁裴那样的行为不当之人,他的处置方法,透着股子“人味”。 丁裴因用自己的小而弱的牛,换了公家的大而壮的牛,被罢官。当曹操见了他,故意问他的官印去哪儿了时,他嬉笑着说,换了大饼吃了。 事后,他对随从说,毛玠多次要我严惩他,但我觉得丁裴就像既能抓老鼠又会偷东西的猫,留着还是有用的。因此,曹操也没过于怎么着他。 这样去做,可能是世事的需要,也可能是曹操的本性。 曹操是一个既善于招降,也善于纳叛的人。 对于敌对者,尤其是那些优秀的敌对者,若能为我所用,最好;若不能为我所用,曹操往往也是叹息着“送”走他们。 他驾下“五子良将”中的张辽来自吕布、张郃来自袁绍、徐晃来自杨奉。他对关羽可谓百般怜惜,离开也就离开了,还得送一程。
破荆州后,最让他高兴的是他得到了谋士蒯越、大将文聘,其他的都好说。 击败吕布后,陈宫宁死不屈,只好难过地处决了他。就是吕布,他本想留用,刘备的一句话,让他有了顾虑,只好舍弃。
张邈反叛时,他认为魏种绝对不会背叛他,结果魏种也投降了张邈。曹操虽然咬牙切齿地痛恨魏种,但是当又将其俘获时,却不忍心杀他,而是又让他去当了河内太守,就因为魏种是个人才。 战争的残酷,也许就在这里,不得已而为之。 对曹操,不能以“忠义”或“奸佞”简单区别。 如果说曹操是个奸佞之人,又有哪些人的作为比他光明磊落,比他率真朴实? 如果说他是一个忠义之人,他确实有过为国为民的抱负理想,如“棒责蹇硕叔父”;势力虽弱但能奋起抗击董卓;初期的“奉天子以令不臣”等行为。 但是,他的以不孝之名杀孔融、以“腹诽心谤”杀崔琰、为了缓冲军粮不足带来的不利而杀王垕;他的屠徐州;他的胁迫汉献帝,等等。又怎能说他是一个忠义之士?
如果说他背叛了谁,那么,他的服务对象又是怎么来的?
因此说,对曹操不好有个“是与非”的定论。历史上的很多“成功者”,如果细究起来,可能都不好有个一致的、终结性的说法。
理解问题、认识人物,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见解是自然的事情。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