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鸡泛滥成灾,为何很少有人吃?当地农民直言:“别说吃了,我们甚至都不敢招惹它!   野鸡在东北算是最没有威胁的动物了,五岁的小孩鸡厌狗嫌,小孩子都能轻松拿捏野鸡,更别说成年人,现在的野鸡更是一度泛滥到漫山遍野都是,随便拔个草窝,就能看到野鸡,怎么就能没人敢招惹这种弱小的美味的动物呢?   这不是放弃了东北的传统了吗,上世纪的野鸡那可是家家户户落锅头,味道虽然谈不上美味,但在肉票的管制下,也是常人享受不到的美味,是现在中老年人的一种甜蜜的回忆。   话虽这样讲,但今时不同往日,以前的野鸡是家家户户落锅头,现在的野鸡却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人家成为国有保护动物了。   都说放火烧山,牢底坐穿,但要是对野鸡拔毛吃肉,也得蹲上个几天,就为了口腹之欲,还得进去蹲一趟,没人想接受这样的待遇。   现在人的生活好了,口味叼可能会觉得野鸡的味道不怎么样,但是在那个时代,人们可不管什么野鸡骨头多,肉柴,难以煮熟,能够吃上一口肉,就不能再追求什么口味了。   那为什么以前野鸡没管太严,现在的野鸡突然就成宝贝了呢?   要说这还是野鸡这东西,太容易捕捉惹的祸,一个弹弓,就呢个把一只野鸡轻松的打下来,而且这种野鸡傻傻的,遇到人也不知道躲避,哪怕是听到人的脚步声,也得安心吃完脚下的最后一粒米再飞走。   这么呆萌的动物也就成了东北人的最佳猎物,很快,野鸡就在东北成为了一个稀罕东西,吃的人太多了,哪怕是不用来吃,当作是观赏,或者是用尾羽做装饰,再或者文玩鸡脚,都是一种对野鸡族群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因素。   只要没法律法规限制,数量再多的动物也得变成保护动物,野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野鸡也大幅度提升,一窝就能出现几十个小野鸡。   当然野鸡的生态恢复,起初大家都是高兴的,但慢慢的就有人察觉到了不对劲,野鸡的叫声跟超声波一样,穿透力极强,隔着一里路都能听到,而且对外来者的敌意很大,不注意,就是鸡鸣声此起彼伏。   要说光是叫声也无所谓,大不了带个棉耳塞,但野鸡实在是太能繁衍了,东北两大害,野猪和野鸡,一个是在田地横行霸道,毁坏庄稼,但毕竟数量少,对人类的到来也比较恐惧,稍微驱赶就会离开。   野鸡可就不一样,群山遍野,刚开始野鸡也许还怕人,但逐渐发现,人类最多只是驱赶它们,对他们造成不了一点伤害,胆子也大了起来,不仅是成群结队的出现,在麦地里刨食,甚至就在人的眼皮子地下吃粮食,吃害虫。   但一个地里哪那么多害虫,吃完了害虫可不就得吃粮食了吗,可偏偏人类又不敢对他们下手,以前是家家户户落锅头,现在是飞到家家户户吃锅里的粮食,但就这人类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寄希望于野鸡自己懂点事,吃完了就赶紧走,别在人们眼前让人们心烦。   眼不见心不烦就是这个道理,但看是看不到了,连绵不断的野鸡叫声又是另外一种烦恼,保护的似乎有些过头了。   对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更好的意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