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一则消息迅速火遍网络,过境免签144小时变240小时了。从2024年12月17日起,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为历史。政策适用口岸总数从原有的39个增加至60个。政策适用人员在允许的区域内,还可以跨省旅游了。

政策突然放大招,让国外网友很是开心。对此,有意大利网友说:“延长是因为他们知道,外国人去了就不想走。”越南网友留言道:“开放的中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不少外国网友都表示,时间更充裕了,计划去中国看看。

美媒:中国扩大过境免签是巧妙措施

12月4日,来自波兰的游客在上海豫园商城拍照。(新华社发)

在韩国网络上流行的“周五下班去中国”热词也成为17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的提问内容,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欢迎外国朋友们继续“种草”中国。

已经火遍网络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最早是2016年1月在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开始实施的。此后,中国免签的配套政策日益完善,2023年免签政策全面升级,2024年入境游更是“喜获丰收”。据统计,以“China Travel”为标签的单条视频在YouTube平台上播放量最高突破8000万次,TikTok视频总播放量近10亿。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超过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超过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

对于中国一再扩大过境免签和简化来华签证手续等开放政策,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12月17日评价说,过境免签政策是一种颇受欢迎的“巧妙”措施。

扩大来华免签政策巧妙在哪里呢?首先可以拉动文旅、餐饮、住宿和零售消费,辐射航空业增长复苏。其次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吸引境外商务人士和人才来华。最后,更是可以打破西方媒体和政界反华叙事,让上千万外国人讲述真实有活力的中国故事。

来华旅游的外国博主们,不少已经从走马观花变成深度游,从北上广深游历到昆明、成都、重庆和新疆。无论是去经典的景点,还是去一些小众之地;无论是去高档餐厅,还是品尝街头美食;无论夜晚在中国街道上溜达看看是不是安全,还是去农村看看是不是很穷,这些博主好奇地探索中国,并真切感受到中国民众的友善、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中国积极发展的细节。那些看他们视频和图片的外国网友从而得以了解真实的中国。所有人几乎都承认一点:这里跟我们之前在西方媒体上看到的中国不一样!

而对一些西方媒体和鹰派政客来说,编织关于中国的“信息茧房”是日常操作。就在几天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句“相信大蒜做梦都想不到,竟能对美国产生‘极大威胁’”一时火遍网络。当时,有记者问及,美国联邦参议员斯科特日前发布声明称中国产大蒜对美国食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竟然要求就此发起“301调查”。

翻看斯科特的那条视频,这位来自美国农业发达州的参议员无所不用其极地造中国大蒜的谣,其发言显然已违背常识,而他在视频最后强调,“当你看到‘中国制造’的标签时,你就应该想想对你们的家庭是否安全”。美国政客们真的关心大蒜吗?要知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蒜出口国,但美国并不是中国大蒜主要进口国。难怪就连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都指出,美国的国家机体患上了“中国焦虑”慢性病。看来,除了冰箱、咖啡机、起重机、电动汽车、无人机、留学生、孔子学院、华为,现在大蒜又成了“中国焦虑”的新靶子。

香港《南华早报》近期援引的哈佛大学博士生迈克尔·塞尔尼和普林斯顿大学副教授罗里·特鲁克斯的一份报告更是指出:迫于职业和社会压力,美国外交政策专家被迫对中国表现出比实际更为鹰派的态度。“鹰派通胀”正广泛流行于美国对华政策界。

与美国日益狭隘和保护主义泛滥不同,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从不停歇,决心和行动也有目共睹,中国欢迎外国人来华的大门越开越大。而中国敢这么做,背后是国家发展成就所提供的底气支撑:邀八方宾客来串门,随便看!这么多外国人来中国,“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到那时候,美国政策圈里的“鹰派通胀”就会因失去生存的土壤和环境而站不稳脚跟。

内容编审 | 马晗雁 曹一鸣

来源:参考消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