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万物并秀,草木葳蕤,天地间充盈着蓬勃的生命力。

作为“四立八节”中的重要节点,立夏不仅承载着农耕文明对时序的敬畏,更凝结着先民“顺天应时”的生存智慧。

今年恰逢乙巳蛇年,按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一轮回,此番立夏更显珍贵。

民间素有“立夏补夏,无病无灾”的说法,在这春夏交替的节点,牢记“吃3样,做2事,忌1事”,顺利度夏。



01

吃三样



1、吃鸡蛋

俗话说:“立夏食蛋,名曰‘补夏’”,鸡蛋形如心形,古人认为其能补心气、强筋骨

江南民间至今流传“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的童谣,孩童们胸前挂着五彩丝线编织的蛋套,既是护身符,又是游戏道具。

推荐食谱:姜醋蒸蛋

食材:鸡蛋2个、生姜汁1勺、香醋半勺、红糖5克、温水100ml

做法:

1.将鸡蛋打散,加姜汁、红糖、温水搅匀,过筛去浮沫;

2.覆保鲜膜扎孔,水沸后蒸10分钟,淋香醋即可。


2、吃面

《帝京岁时纪胜》中有言:“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

此时新麦初收,面条细长如丝,寓意“常吃常有”,北方多食炸酱面,配以黄瓜丝、香椿芽;江南则喜欢阳春面,清汤白面间点缀葱花,皆有“清净平安”的寓意。

推荐食谱:番茄牛肉荞麦面

食材:荞麦面80克、番茄1个、牛肉片50克、洋葱1/4个、生抽1勺、橄榄油5克

做法:

1.番茄去皮切块,洋葱切丝牛肉片加生抽腌10分钟

2.热锅爆香洋葱,加番茄炒软,倒入200ml水煮沸;

3.放入荞麦面煮5分钟,加牛肉片煮熟,撒葱花


3、喝立夏粥

《荆楚岁时记》记载:“立夏日,食五色豆粥。”民间以赤豆、绿豆、黑豆、黄豆、芸豆合煮,谓之“五色饭”,取五行相生之意。

现代改良版常常加入薏米、莲子等食材,更有祛湿健脾的效果。

推荐食谱:小米山药南瓜粥

食材:小米50克、山药100克、南瓜100克、枸杞10粒

做法:

1.将山药、南瓜去皮切块,小米洗净;

2.食材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加枸杞再煮5分钟。

02

做2事



1、称体重

这个习俗源于三国时期,古人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古时候大多用竹制大秤,司秤人边称边报吉利话,比如“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如今虽然很难找到传统的大秤,但称重习俗仍然在延续,意在提醒人们“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应当重视身体变化,及时调养。


2、调心神

《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此时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午间小憩片刻,以养心神

江南地区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除了尝新麦外,也可以品尝樱桃、青梅等时令鲜果,酸甜滋味正,可以开胃醒神。

03

忌1事

忌口渴时才喝水

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随着夏季到来,暑热蒸腾,人体水分流失加剧,更需要“未渴先饮”

民间有“立夏喝姜茶”的习俗,取生姜三片、红枣五枚煮水,温中散寒,正合“春夏养阳”。

切记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此时身体已经缺水2%,容易导致中暑、便秘等症状。

立夏之礼,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命的珍视,从“立夏蛋”的温润滋养,到“尝新面”的丰收祈愿,从“称体重”的养生智慧,到“调心神”的处世哲学,这些习俗如同一串串文化密码,串联起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

值此六十年一遇的乙巳立夏,愿大家都能食得安康,行得顺遂,以传统为舟,渡炎夏长河。













来源:CQTV安全与法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