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印度誓言2025消灭结核!贫民窟却成“死神游乐场”
2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个人观点
夜幕下的孟买,贫民窟戳满塑料布和废木拼成的窝棚。雨水倒灌,空气闷臭。这里是印度金融之都,却也是结核病(TB)蔓延的“杀戮场”。医生们惊呼:“这里几乎每两户人家就有一户沦陷!”这样的说法,就像一道惊雷劈在印度头上——全球27%的结核病例全来自这一个国家,每三分钟就有两人死于结核!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让人瞠目结舌。
然而,莫迪政府却放出豪言,要在2025年彻底消灭结核,提前全球目标五年。现实却在啪啪打脸:医疗系统漏洞百出,印度的贫穷像牢笼困住无数患者,专家直言政府承诺难以实现。
在贫民区的黑暗角落,40岁的梅布布·萨利姆·谢赫(Mehboob Salim Sheikh)正与病魔死扛。他已经瘦得脱相,一开口就气喘吁吁。十多年前,结核带走了他的妻子。如今,他也病倒了,丢了印刷厂的工作,只能靠九个月的漫长抗生素疗程苟延残喘。三个孩子围着父亲打转,瘦弱得让人不忍直视。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拿去买药、交学费,如果身体再撑不住,就是灭顶之灾。
但谢赫并不是个例。像他这样的故事,在孟买东部的高万迪(Govandi)随处可见。小巷里垃圾堵塞、排水不畅,六口之家挤在一间屋子。舍不得开窗透气,结核菌如同幽灵徘徊。社工普拉米拉·普拉莫德(Pramila Pramod)说,十年下来,病例数几乎没变。就连结婚适龄的女孩得了病,家里也要千方百计隐瞒:“否则谁还敢要她?”社会的歧视和恐惧,像又一道锁链。
印度结核防治的最大短板——医疗体系老旧,公立医院捉襟见肘,私立诊所收费高得离谱。诊断手段还是140年前的“痰涂片显微镜”,漏诊一大片。新式分子检测能准确识别病菌DNA,然而只有四分之一的病例能用上。结果就是,大量隐匿感染根本查不出来,耐药型结核像幽灵蔓延。
“如果我们不主动去筛查,而是等病人自己上门,感染就会永无休止。”呼吸系统专家兰斯洛特·平托(Lancelot Pinto)警告。
结核,不只是医学问题,更是印度底层社会的悲剧。高万迪的黑夜里,咳嗽声此起彼伏,像死神的脚步。治不好、治不起,家丧人亡——医疗和贫穷的死循环,谁能破?
莫迪政府 “2025 年消灭结核” 的豪言,在孟买贫民窟此起彼伏的咳嗽声里碎得彻底。全球四分之一的结核病例集中于此,每三分钟两人丧命的残酷现实,戳破了 “金融之都” 的光鲜表皮 —— 这里的结核防治,从来不是医学难题,而是底层生存困境的缩影。
140 年前的痰涂片检测仍在沿用,新式分子检测仅覆盖四分之一病例,医疗资源的分配失衡让 “精准防控” 沦为空谈;女孩患病需隐瞒的社会歧视,又让隐匿感染在暗处蔓延。谢赫失去妻子、丢掉工作的悲剧,不过是贫穷与疾病恶性循环的缩影:越穷越易得结核,越得结核越穷,医疗缺位与社会漠视则成了推波助澜的双手。
若政府只停留在口号层面,不填补公立医院缺口、不解决贫民窟卫生困境、不消除病耻感,所谓 “消灭结核” 终将是镜花水月。高万迪的黑夜里,每一声咳嗽都是对现实的控诉 —— 不打破医疗与贫穷的死循环,印度永远走不出结核的杀戮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