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久日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在进行KrF、ArF、EUV光刻胶所需原材料光致产酸剂产品的开发。

日前,美国再次将多家中国科技公司列入所谓“实体清单”,进一步强化对华科技围堵。在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对芯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需求也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各部委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光刻胶技术突破与产业链自主可控。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规划》明确,将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列为重点投资领域,计划投入超500亿元支持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科技部“十四五”新材料专项则提出,到2025年实现KrF/ArF光刻胶国产化率提升至10%,并布局EUV光刻胶预研,设立专项经费超20亿元。

‌工信部的《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要求,重点突破光刻胶树脂、光敏剂等核心原料技术,对通过验证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及设备采购补贴‌。

在政策助力之下,中国企业在国产光刻胶上实现多项突破。2024年,湖北某半导体材料公司自主研发的ArF/KrF光刻胶通过客户评估,获得两家晶圆厂订单(总额超100万元),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国产化。

‌2025年恒坤新材‌将从科创板IPO募资的15亿元,投向安徽生产基地,KrF光刻胶已批量供应12英寸产线,覆盖7nm工艺,预计2025年底产能达500吨/年。

展望后市,光大证券分析,当前中国KrF/ArF光刻胶国产化率不足5%,EUV光刻胶仍依赖进口,机构预期,2025-2030年国产替代率将每年提升3-5个百分点,带动本土企业营收增长超50%‌。据SEMI测算,2025年全球光刻胶市场规模将达15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超30%,年复合增长率约12%‌。

具体到A股市场,截至2025年3月,Wind光刻胶指数动态市盈率约45倍,低于半导体设备(60倍)和芯片设计(55倍),部分龙头公司估值更是处于历史估值低位‌。可关注‌国产替代核心标的,或在光致产酸剂、树脂等“卡脖子”环节获得突破的公司。

本文源自:金融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